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
历史遗韵,千年风采
“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千百年来,赞咏豆腐的诗歌宛如一道承载着中国历史的长廊,多少文人墨客,为其铺纸挥墨,从饮食文化咏叹到节操品格。追溯其历史渊源,豆腐源于道教,其发明者是淮南王刘安,故豆腐中融入了很多“道”味,在某些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的味道。从汉乐府诗歌开始,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诗词中都能找到关于淮南豆腐的记载。
8月5日,小分队成员来到淮南市豆制品展览馆,经馆长的同意后,大家自行参观。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豆制品,有常见的豆腐、豆干、豆皮、豆酱以及较为罕见的绿豆粉皮,除此之外,还有关于豆腐的图片展览、制作豆腐的流程模型展示。在参观过程中,小分队也采访了同行的游客,一位阿姨说:“现在市场上的豆腐基本都是机器操作了,我们小时候家乡的豆腐作坊,离多远就可以闻见香气。随时间流逝,很多淳朴原始手工艺都已消失,再也吃不到以前的味道。哎...”。回顾淮南与豆腐的历史情节,对于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豆腐西施最美的微笑
8月6日,小分队成员来到淮南市田家庵区,并对当地的手工豆制品作坊进行调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成员带着满心好奇加入到制作豆制品的行列中去,切实感受这其中的韵味。其中一个队员玩笑地说:“看看我如何将一颗颗黄豆变成美味的食品”。身旁忙着筛豆子的阿姨同我们一起笑了起来。那是我们见过最朴实温暖的笑,手艺人对工艺品的传承与发扬是她们最实在的表达。我们对于传承民间文化的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感同身受,不由得心生敬畏与感恩——敬畏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者的孜孜辛劳,感恩这些手工艺者对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一脉相传。
珍贵手艺,共同传承
千百年的悠悠历史,千百年的文化古韵,千百年的工匠精神。通过参观此次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切身感受到民间手工艺的珍贵及其工匠人的严谨。五千年的泱泱大国,像淮南豆腐这样的手工制作品还有很多,像豆腐制作这门手艺也有很多。但是,当今社会手工艺品愈发珍贵,有些手艺或是无人传承导致其沉寂,小分队成员希望向大众传递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手艺,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守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