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人出生后就对数学的概念很敏感,这可以从婴儿富有秩序感的动作中看出来,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顺序性和自己生活的秩序性,能够很自然地形成。这就是人类对数学这一概念敏锐感受性。这种感受性必须透过追求一种精确的秩序性才能获得,通常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数学心智”。
蒙台梭利博士还用两种思维类型的人来说明什么是数学心智。一种人,很聪明,主意很多,但思维混乱、没有条理;另一种人,思维清楚得像一张地图,条理清晰,主观意识强。她称后一种人的思维为“精确地建立的心智,可称为数学心智。”
由于孩子天生具有数学心智,在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渗透数学教育,如在婴儿期建立起来的时间作息规律、生活中辨别感知物体等。孩子最初的数学心智也表现在出生以后对周围生活环境秩序特有的敏感力、运算能力、空间能力等的发展,这些发展都展示了孩子越来越成熟的数学心智。通过与周围生活环境中事物的互动,孩子不断地在环境中主动吸收。我们家长给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数学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数学教具,这样学习数学就会变得主动。
大家都知道0-6岁儿童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特点,使其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困难。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要建立一连串的数学思考模式,需要把数学的内在组合进行分解,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问题分开练习,然后再综合分析。这样,再遇到既有数字又有文字的数学问题时,才能轻松地进行解答,既可以理解和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又可以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什么要以数学为切入口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呢?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数学教育既可以通过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熟悉数字、数量、图形,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教育,发展儿童数理逻辑智能。同时还通过数学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数学核心知识概念和方法,更能够快速认识周围世界环境,对环境中的事物现象做出反应,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数学能力是系统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
但是,大家也不要把数学想的太难,更不要把数学启蒙做的太难。我们就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启蒙就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思维,只要我们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或者创造让孩子体会感知数学的游戏场景去进行启蒙。
举个列子,我经常和孩子玩一种叫口头指示的游戏,我自己管这个游戏叫“请帮帮我”。在孩子小一点的时候我会请他找一找家里什么是圆形的、什么是红色的等等。随着孩子长大、前经验更丰富,我的指示也就更难些,比如让孩子帮忙去书房取一本、蓝色的、长方形的书。这些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安排好指示的目的物。
这个日常小游戏其实包含的就是集合概念的启蒙,玩游戏的过程不但让孩子理解了物体的属性,更关键的是,让孩子熟悉了分类的过程,了解了集合的产生。
同时“请帮帮我”这类听指令的游戏还有利于锻炼宝宝的听觉记忆力,而听觉记忆能力的高低对孩子未来的漫漫求学路的学业效果又有直接明显的影响 。
另外超市是一个很好的早教场所,比如我有一次带孩子逛超市,我告诉他“妈妈只带了20块钱,今天要买蔬菜和苹果,如果还有剩余的钱可以给你买瓶酸奶。”到了超市,他自己选了一个红辣椒、一个黄辣椒和一盒白豆腐,我选了一把青菜、几颗蒜头和两个苹果,我告诉他每样东西的价格,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再去酸奶的冰柜看看,发现钱不够了。
我问他“宝宝,我们的钱不够买酸奶了,因为妈妈的计划里没有考虑豆腐和辣椒,现在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给儿子抛出问题,刺激他去思考,给他有限的选择,也鼓励他自己提出解决办法。
虽然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数学试卷都有标准答案,但一道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求解方法。培养逻辑思维不是为了寻求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逻辑思维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爸爸妈妈孩子的脚并排放在一起,看看谁的大谁的小。让孩子和商场的模特或者美陈比一比谁高谁矮、谁胖谁瘦。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请孩子帮忙拎袋子,看看哪个袋子轻哪个袋子重。这些都是孩子数学启蒙的素材,家长也不要只重视数学教育中运算训练,“加减乘除”学得好,并不一定代表孩子的数学就好,也不能预示着将来的数学成绩就好。数学运算只是数学学习中很小的一部分,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蒙台梭利博士说:“幼儿对数的理解和展示的兴趣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强迫的,通过自发学习,最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境界。”其实并不是数学难,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数学家”,但是他们能不能爱上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环境和成人的引导,也取决于天生的数学思维能否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