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隔壁老朽】。
近日,湖南郴州曝光了一起“假奶粉”事件,很多小孩都深受其害。
小孩的成长,一直是每个家长以及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却总有人为了利益触碰底线。
竟然把固体饮料当做奶粉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从而让很多小孩出现头骨畸形,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
原以为曾经的“三鹿奶粉”事件已经足够让人心生忌惮,没想到在利益面前,他们还是弯下了财迷的头颅。
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怎知这群牛鬼蛇神的真实模样呢?
01
“假奶粉”“大头娃娃”重现,警钟到底该为谁而鸣?
5月13日,多名患者家属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现象。
归其原因,都只因为小孩吃了郴州一母婴店所售卖的“倍氨敏”假奶粉。
这款产品其实并非奶粉,而是一种固体饮料。
可有些不良商家,单纯为了利益,以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奶粉,连小孩的生命都敢挑战,简直丧心病狂。
家长们反映他们在该店买过此款“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而该店店员称这款产品等同于婴幼儿奶粉。
好家伙,人命关天的事也敢睁眼说瞎话?
要明白,作为一个商人赚钱无可厚非,但有些泯灭良知的钱是碰不得的,不然小心反噬到自身。
当记者跟随受害家长来到该店询问情况,而该店店长依然声称这款产品是一款特殊奶粉。
但当店长被告知,婴幼儿目前出现了症状而在医院治疗时,慌忙改了口,说这只是一款固体饮料。
然而跟之前的解释大相径庭。
罐子上明明写着固体蛋白饮料,作为固体饮料来说他们是合法的。
但多位家长反映,销售人员在购买过程中一再强调是奶粉,这才让家长们放松了警惕。
够鸡贼,以为这就是可以脱罪的地方。
这是明显的诱导性消费,为了业绩,摒弃底线;为了业绩,不顾小孩们的生命安全,即使受到威胁。
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点是,销售人员在最初的解释中,他们是经过培训的。
那意思可不可以认为,最初的培训有可能就是商家或者公司以“奶粉”的名义在给销售人员洗脑,科普。
然后销售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极力地向消费者推荐,从而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做任何事都要心随本心,何况是对待生命呢?
这每一个环节都细思极恐,以固体饮料冒充特殊奶粉的作恶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绝不能放过。
02
其实这并不是郴州第一次出现“假奶粉”事件了,早在2019年7月就已经出现了“舒尔呔”假奶粉事件。
也是一起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
2020年3月30日,十几位家长在“问政湖南”上发表联名信,指控“大头娃娃”全因郴州儿童医院医生向患儿推销奶粉所致。
其中一受害人家长发声,郴州市某一医院的医生也曾让在其指定地点购买“舒尔呔”奶品,结果发现只是固体饮料。
而小孩都已经吃了半年多了。
郴州市市场监管局已于今年4月16日调查核实“舒儿呔”固体饮料。
最终认定涉案公司印制的处方笺和宣传单,明显有误导患儿家属,而其中一些个别医生使用虚假消息,向患儿家属推荐其购买。
当家属来到店铺,又经过销售人员的“二次洗脑”。
回过头来,再看近日所曝光的“倍氨敏”固体饮料事件,跟之前的“舒儿呔”简直如出一辙。
这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家单纯的虚假宣传,而是一条成熟的作恶链。
商家的虚假宣传,销售人员的洗脑,医院医生的推荐,让患儿家长一步步落入整个完整的圈套中。
在一个完整的闭环中,每一环都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做到滴水不漏,让患儿家长毫无防备。
如今又出现了此类事件,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地方相继地出现,是不是应该好好规整了?
同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遏制,不然还有更多的孩子遭殃,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本该美好的时代。
03
有人说这件事背后也有家长的失职。
即使在层层诱导下,自身都应该有一定的警觉性,婴幼儿的口粮是不能随便带过的。
当你看到某一个产品,都应该仔细核实产品的日期,保质期,产品的组成部分。
再回到这件事上,罐子上已经明确标注是固体饮料,是否要多个心眼了?
这款产品是不是有诈,并非像销售人员那样吹得天花乱坠?
在购买宝宝某款产品时,一定要再三核实产品的正规性,不能仅仅只靠销售人员的一顿吹嘘。
自身也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并非仅靠着他人的一张嘴。
但是老朽觉得,对于大部分家长对特医奶粉缺乏相应的专业辨识度,所以容易产生相应的信息鸿沟。
他们只能依赖医生所谓的“专业见解”,甚至销售人员的纯良。
没想到他们都是一伙的,是这个成熟的做恶链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个信息差他们是很难规避的。
相较于家长的警惕放松,更应该追责背后整个作恶链的每一环。
希望追责到闭环的所有人,在源头上让这种作恶行为遏止,而不是在每一次伤害后再重视起来。
参考资料:头条新闻,新京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