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这里是说郑国执政子产,知人善任。
为命,是撰写外交辞令。
郑国将有诸侯外交大事的时候,子产先让裨谌写草稿,立其大意,因为裨谌善于谋划计略,让他先定方向、定原则、定办法。
裨谌写好之后,给世叔讨论,就是他自己研究论证,因为世叔博通典故,他来引经据典,加以义理论断、历史证据、理论高度,拔高一下。
世叔弄完,再交给行人子羽。行人,负责出使的外交官,最后辞命是他去送,话是他去说的,子羽将稿子反复诵读,在用词、语气上进行修饰,让自己能说顺溜了。
子羽改完没问题了,最后再给东里子产,最后润色,令其思想方针,辞藻文采,都能到位,令人信服,还让人舒服,这才发文出使。所以郑国的外交,很少有不成功的。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点半了,我们还是来继续学习论语。
按照惯例,在学新的一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内容。昨天是论语第十四篇现问篇的第七章。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劳”,是劳苦之事。“诲”,是教诲,是规谏之言。
孔子说: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一定要让他劳动,让他劳苦,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办了,而却让他什么都不干。你不让他在实际事务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那么你不是真爱他。
所以说我们常说惯子如杀子,对于自己的孩子真爱他,就要培养他的独立人格,让他能够健康茁壮成长,能够应付这个社会。
从来没有一对父母能够一直庇护孩子到最后的,孩子都需要独立面对社会。
所以真正负责任的父母、有远见的父母,他会对孩子施以各种教育,让他做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让其锻炼和成长。
“忠焉,能勿诲乎?”
就是如果说你真的是一个忠臣,真正的忠君,那你就要敬君爱君,为君上谋划也周详,或陈说古今,或讥评时事,务必竭尽劝谏辅德之诚,因为他的心里非常希望君上能成就尧舜之德,而不是让他任意行事、胡作非为,规劝主公是你的使命。
另外一个就是反过来,换位思考。我们做子女的,那就要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些事情,来回报父母。而不能因为他让我们去劳动锻炼,我们就心生怨言。做领导的呢,也要广开言路,要知道臣子,就是下属,给你提意见是对你好。
所以总得来说,就是父子君臣之间要各尽其责、各尽其道,都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这才能够谈得上是忠,谈得上是爱。否则你想怎么地就怎么地,没有约束是不行的。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一章。
这一章刚才我说了,特别特别重要。重要在哪里呢?它说了,起草一个外交辞令,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按照流程精密合作的。
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东西,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聆听,我相信通过认真聆听之后,你会大长见识,也会知道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何对待外交辞令,到底应该有什么流程,团队怎么来合作等等。
我们还是先来看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我们先来说一说,这里面出现了四个人,裨谌,世叔,子羽和子产都是郑国的大夫。郑国是在现在的郑州一带,是诸侯国之中相对来讲比较小的,处在大国之间。
就是南方有楚国,北方有晋国,它们都非常强大,郑国也曾经强大过,但是到子产执政的时间,其实已经国力衰微了,不是那么强了。
但是他们是没落的贵族哈,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是很大。因此,郑国就出现了非常多的著名的政治人物,这四个人都是政治上的要人。
据考证,子产执政的时候,孔子才八岁,等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子产去世。所以子产这个人比孔子要早,但这个人在历史上有大功绩,做过很大的贡献,孔子从小就对他非常仰慕,所以在《论语》里面,也多次出现过他。
再来给大家说一说“为命”。什么叫“为命”啊?就是撰写外交辞令。
大家都知道外交辞令是国与国之间的很重要的事情,相当于联合公报。这种公报由于牵涉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非常非常慎重的。在起草外交辞令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费心,要足够的认真,足够的重视,每一个字都要斟酌,因为它不单影响当时的关系,还影响自己本国的形象。
由于它还要存档,还要影响历史,做得好不好,不单是当时的影响,还会对后世造成很大的影响,留下很大的轨迹,后人来评说。
比如说我们五经中有个《尚书》,就是中国上古政府的文献资料。透过这些东西,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所以这些都是大文章,必须要慎重来对待。
咱再来说一说这里面的起草流程。郑国将有诸侯外交大事的时候,子产就先让大夫裨谌写草稿,就让他来草拟,立其大意,因为裨谌善于谋划计略,让他先定方向、定原则、定办法。
裨谌写好了以后,反复斟酌修改,就完了吗?不行!还需要让世叔,让他来进行讨论。
这里的讨论,不是说我们几个人坐在一起开会来讨论,而是他自己来研究论证。为什么呢?因为世叔这个人博通典故,让他来引经据典,加以义理论断,历史论证,从理论高度上再拔高一下,就是说有了草稿来修改,让他好好的去查缺补漏,然后再该删的删,该减的减,该扩的扩,该充的充。
由于过去讲究言辞简练,词要达意,不能说的太多,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功夫要下,得有人来给你把一下关。他弄的其实也就算差不多了,就完了吗?没有!交给谁呢?
世叔弄完,再交给行人子羽。行人,负责出使的外交官,交给外交官本人,让他再看一看。因为他长期出使,对外界了解比较熟悉,他来在审查一下。他将稿子来反复的诵读,在用词、语气上进行修饰,让自己能说得更加顺溜。
文章首先要通达,通和达。通,读得通顺,达,词能达意,让我们一听就明白,真正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且还不至于让对方产生什么误会。
虽然是准备好的东西,但能说的时候说得非常轻松自然,就像我们做演讲,真正的演讲他一定是在底下演练了无数次,但是到了台上你不能跟背书一样,一字一字的往外蹦,那肯定不行啊!
真正的演讲,到了极处的时候就是很亲切,完全是自己的,好像当场发挥,出口成章一样,事实上他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完全把它自然化了。
这样就行了吗?还不行!为什么呀?因为外交是国之大事,底下的人再能干,具体办事的人再能干,也不行,还需要经过一把手。
比如说我们新中国的周总理,让他来亲自再把一次关,进行最后的润色,让其思想方针、辞藻文采都能到位,令人信服,还能让人舒服,这才能够发出来让使臣带着去。
大家想一想,郑国有这4位大夫,能够那么认真的去对待一份外交辞令,慎重又慎重,研讨又研讨,修饰润色把关,各个方面都做得极其到位,足够用心,团队足够的通力协作,他能不好吗?肯定是考虑了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外交很少有不成功的。
这里面说到“东里子产”,要给大家说一下,“东里”就是子产居住的地方,哪里呢?就是相当于就是我们现在的郑州市。古人他会用一个人居住的地方、城市来称呼他,代表对他的尊敬,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民国。
比如说,段祺瑞叫段合肥,因为他在合肥嘛,袁世凯叫袁项城,袁世凯是项城人。
比如说三国的时候,说刘豫洲,也是这个意思,表示对他的尊敬。
通过这一篇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事情,第一就是外交,因为它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因此要足够的慎重,足够的重视,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说了算,随随便便说两句话,随随便便就发文件、发公告,那样是极其不慎重的。
你一旦发表公告,那就代表着你本国的意志,做的怎么样,会让外界对你有整体的印象,做得好大家都会佩服,对你高看;如果做得不好,那就会沦为笑柄。
所以说你看现在我们说外交部发言人谁谁谁,在什么什么时候说什么什么话,你看他说的很轻松,其实这都是经过私下里多次讨论,领导的定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该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才会好,都是非常有讲究的。
第二就是说,这个做领导的,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子产当时是郑国的执政,相当于是宰相,后来我们周总理这个角色。
总理他不是简单地把一项工作就交给一个人,让他来干就行了,因为什么呢?一个人的能力有限,长处不同,你只要只指望一个人,你就是杀了他,他也未必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如果真正的做错了,你就是杀了他有什么用呢?
所以交给人以后,再有其他人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把关,最后共同来完成,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来完成这件事情,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想一想,我们很多领导他就有一个毛病,就是什么事交给你啦,你就完全负责了,我就不管了,交给你办,你就得办好,办不好我就把你怎么样。
但事实上,人是有局限的,你交给他,他一定能办好吗?
换句话说,他是否具有这个才能呢?你首先要知道,他能不能,还需要更加慎重的来对待。
另外一个大家看到了没有,就是这里面的四个人,他们是同心共济,毫无猜忌的共同做一件事情,内部是一个整体,没有说我裨谌起草的稿子,你世叔跟我讨论、帮我修改,我就不愿意,或者世叔也弄完了,你子羽再给我改个改动,我就不愿意,或者说子产动都不愿意,而是什么呢?
把这个事当成一个共同的事,我们一起来完成它。没有什么,我不如你,没有什么说我不好意思。
没有!就是要通力合作,就是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共同来把一件事做好,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体国之诚意,忘己之公心。
这就是天使团队,有这样的天使团队,那么好的通力合作,做出来的外交辞令、外交文件,它能不好吗?他与外国交往如此慎重,他能处理不好与外国的关系吗?
刚才说过,郑国这个地方是有局限的,处于晋楚之间,四战之地,用子产的话来说呢,叫“国小而逼”,挤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小国的生存,需要在大国之间找均衡,要能够讲信修睦,解纷息争,他们做得好,周围的强国就没有理由,找不到借口来讨伐它,否则一个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
因为别人的兵精兵强,一旦发兵,我们国小力微,很容易就被灭国。
时间也到了,这一章我们就探讨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这一章,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们对外交的重视,我们对于外交文件的重视,我们如何去知人善任、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着他的作用,然后在能够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内部共同同心共济,来共同做好一件事情,不要有个人的私心。说我帮你修改了,你帮我润色了,怎么怎么不好,而是要是好上加好,我们是一个整体来对待。
如果我们都能够有这种态度,这种操作流程,有这样好的团队,那么我们做成什么事情其实都不难。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章。这一章是关于孔子对其中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分别是子产、子西和管仲。
子产我们说了是郑国的相,子西是楚国的相,管仲是齐国的相,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孔子到底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呢?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早晨继续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