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看过的书来看,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和《精准》里面的观点给我的启发性是最大。现在为大家解读分享《精准》的第一章时间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的同时,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总结。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就决定他会成为如何的一个人。
首先,作者认为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应该像国民大师梁漱溟所说的那样是“郑重”,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专注当下的事情。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我们都知道态度决定行为,如果我们想改变一种行为或者培养一种习惯,首先端正的就是态度。一种“郑重”的态度对待时间,其实就是等于“郑重”的对待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能敷衍对待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生应该是竭尽全力的活着,最后毫无遗憾的离去。
市面上很多教我们时间管理的书籍,都提倡完美的生活应该是有一张清单时间表,按照里面的轻重缓急严格执行。当我们睡觉时候回想会觉得又是一个很充实很圆满的一天。然而,这样的生活,只是把我们活得更像机械,只是比其他人更有工作效率的机械而已。这就是快乐的人生?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作者提倡:时间管理,应该让我们更有节奏的生活,而不是更快的生活。现在年轻人有一种价值观:工作要认真工作,玩要认真玩。作者所提倡的时间态度更像这种,只要认真专注当下的事情,不论是工作还是放松,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本来就像一首协奏曲,只有旋律有缓,有急才是美妙的歌曲,重复单调的声音只是噪音。
关于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事情去做,作者引用一个概念,这几个概念让我觉得是这节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根据这个分类我们要做的事情都可以分为四类:高收益长半衰期(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和牛人共进晚餐),低收益长半衰期(体育锻炼,学习技能),高收益短半衰期(游戏,电视剧,综艺节目),低收益短半衰期(满无目地刷微博,网络谩骂)。
自我反省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很多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高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如游戏,综艺节目等。这种事情让我们感觉很痛快,欲罢不能,但当停下来的时候,那种快感就随之消失,所以我们会重复的做,甚至会上瘾。这种短半衰期的事情,作者比喻就是我们重复地抓起沙子:
这个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但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滑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来过。
这是一把时间之尺,让我们衡量我们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事情。
结论就是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短半衰期的事情,尽可能的做长半衰期的事情。事情收益的高低有时候无关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长半衰期的事情,要知道我们的收益是可以累积,坚持下去,就会有大收获,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里面也提到现在社会诱惑甚多,我们经常会陷入两种无能:选择无能,执行无能。我们的时间之尺,是可以让我们避免选择无能,但我相信更多的人问题是执行无能,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笑)。
本人非常喜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概念。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讨论,“知”和“行”哪个难?我觉得会有80%以上的人都选择“行”更难。”我们知道所有道理却无法过好这一生”,“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本人观点却是:知行合一。“行”难,“知”更难。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规则,就会有怎样的行动。
我认为我们没有执行力的原因是,我们付出了时间和汗水,未来却没有明确的回报。这点我是深有体会。
得记考驾证科目四的时候,我是考前两天才开始看题学习。现在有驾考的app很方便,只要你在模拟题能多次连续及格,实际考试,也肯定能及格。那两天我疯狂的做题,平时懒懒散散的我,被家人看到也说,一下子怎么变得那么积极。直到考前一个晚上,我能连续四次模拟考试考及格,我就知道,明天考试我定能拿下。当天确实也正常发挥,拿到了96分(90分合格)。
事后我就想,平时经常半途而废的我为什么在那两天执行的那么好?细想一下其实源于我对“付出的”有清晰的,确定的回报:只要在模拟考试能连续合格,就能拿下当天的考试。我是这样理解,就会这样的行动。 如果有个人跟你签一份协议:只要你每天能跑步半小时,坚持一年,一年后能给你十万。你觉得能不能做到?像我这样缺钱的坚持一年后能有1万我也能做到!其实我想说的是,一旦明确的回报,我们很自然就会有明确地付出。“回报”和“行动”的关系就像一份合同,只要签了合同,确认了回报的时间,那么在这期间我们就会执行相对的义务。现在更多问题是,我们生活上大部分的付出是没有明确的回报,没有人能告诉你,付出就一定能有收获,它不是工厂里的按件量发工资,甚至有人经历过老板走路事件。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执行力好的人,必然是有信念的人,他们能判断自己付出必然得到的回报,他们对待问题有较高的的认知水平。
我们为什么执行力不到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回报。其实这是一个个人认知的问题。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你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所以想要有更好的执行力,必须要有更好的认知水平,并拥有明确未来的回报的信念。认知水平高,执行力自然能提高,知行才能合一!
在时间概念上,最后作者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做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不长也不短。大学也只需要四年,一对情侣拍拖到结婚生子五年也够了。我们五年计划里,应该有目标,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写下来。
想想五年的时间足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五年后,我们在哪里?在做什么?生活是否如意?
最后引用我以前主管的一句话做结尾:
“一个人,有目标和没目标差很远,真的!!”
ps:过两天,再发《精准》第二章选择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