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概述
中国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记载攻战场面的连环画,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宫廷壁画、祠堂壁画、墓室壁画都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洛阳汉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可谓代表之作。晋代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卷,更是文学与绘画相结合的长卷型连环画杰作,是美术史上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对后进的人物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隋唐时期,敦煌、麦积山等地的石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如《九色鹿王本生》等,从内容到形式,把连环画推到了一个艺术高峰。
到五代、宋、元、明连环画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表现生活场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上都达到新的高度,在艺术上可谓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一个巔峰。如果说这一长卷连环画表现了生活情节和时间过程,那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长江万里图》却是主要表现空间现象的长卷连环画,在美术史上都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世界美术作品的瑰宝,享有极高的盛誉。
明朝弘治年间刻印的《全相注释西厢记》、明代万历年间曲阜孔庙圣迹殿绘刻的连环壁画《孔子圣迹图》等都是图文结合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连环画作品。
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印刷术的提高,连环画逐步以出版物的形式通过市场流传开来,如年画中许多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则开始刊登表现时事新闻的连环画。
上世纪10-20年代上海出版的一批连环画,以绘画为主,注意图文并茂,故事引人人胜,使连环画一跃成为广泛流行的群众读物,很快普及全国。“小人儿书”为连环画的俗称,“小人儿”的含意不是指儿童,是指连环画中的人物比大幅画小,所以叫小人儿书。一直到50年代新中国成立,统一改称“连环画”直到现在。
连环画在50-60年代,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佳作和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画家,其中不乏大师级的泰斗。
60-70年代,由于“十年浩劫”连环画事业遭到极大破坏,沉人低谷。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连环画艺术出现了较“文革”前更加绚丽多彩的繁荣局面,老画家更上层楼,年轻一代新人辈出。这一时期连环画的出版和发行获得迅猛发展。
但是从80年代中期,文化图书市场在利益为主,效益为上的驱动下,盗版和翻印外国连环画势头猛增,连环画在编、创、出版、发行等方面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致使连环画事业日渐萎缩,直到目前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连环画扎根于广大几代读者的心中,连环画的新老读者都非常热爱、关心连环画的兴衰,连环画不仅是可读性强,更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老连环画的再版也愈来愈热,专事连环画开发的公司也应运而生,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连环画收藏不断升温,尤其是优秀原作更受藏家追捧。
从广义来说,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周昉的《官中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李公麟的《九歌图》、明人的《孔子圣迹图》等也都是连环画中的经典之作。
更有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就是当代许多有作为、有建树的人物画家,都曾在连环画创作领域中炼筋磨骨、参禅悟道。我通过创作《红叶题诗》、《凤求凰》、《牡丹亭》等连环画,深知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寂寞之路。想起了雨中行走在庐山上那空寂的山谷时的感觉,青苔满地,步履艰辛,浓云尽掩,峰峦难现。蹒跚过后,峰回路转登上五老峰,尽赏无限风光。
声明:内容摘自《彭连熙人物画创作技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