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是一些计划
然后,报告
这就是我们所知的
交际的語言
一切都必须被预见
一切都必须
事后被确认
真正发生的
从来不会引人注意
早课抄了李以亮翻译的波兰詩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詩歌《计划,报告》。這些年也很讀了些波蘭詩人的詩歌,也許是因爲我們有过相同的意識形態吧,在好多方面都覺得融通易解。这樣的詩,一個西方詩人或者説是一個美國詩人,是不一定能寫出這樣一首詩來的。我不会寫詩,即便會寫或許也不肯、不願去寫這樣的一首詩吧。但毫無疑問,那些不計其数的計劃和報告,早已脱离了我們生活的實相。
這幾天晚上睡得早,睡得也踏實。要过年了,需要一個好的身體狀態,同時也需要一個好的心理狀態。小時候过年是要熬夜守歲的,因爲那個年代平時睡得都早,也衹有在过年這幾天才可以晚睡晚起的,甚至可以在大白天睡大覺的。這一段時間在讀《老子》,雖然过去也曾讀过,但哪一次也没有這次讀得走心、燒脑。讀得深入了,自然就會有所感悟;有所感悟,自然就會對思想觀念産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过年了,很小的時候,喜歡放鞭放炮,看秧歌;再大一些的時候,喜歡守在電視機前看各種各樣的晚會;而最近幾年,有了網絡,有了智能手機,就捧着手機刷朋友圈、抢紅包。而今年,我想找一两本好書來讀一讀。
腊月二十八了,家收拾得差不多了,燈籠也找出來挂上了,還有春聯和福字没有買。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看春聯,我識字早,還没上小學就識了好多字,而且那個時候过年,貼春聯的人家也不是很多。在我的記憶中,姥爷家过年是要貼春聯,貼福字的,而且貼的都是姥爷自己寫的春聯、福字,除此,還有“擡頭見喜”“出門見喜”“金鷄满架”“肥豬满圈”什麽的。反正從我記事時起,就特别羡慕會寫毛筆字的人,也夢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够自己冩春聯,冩福字,寫“出門見喜”……然而這個夢想到現在也还衹是一個夢想。
現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貼買來的印制的春聯,衹有很少数的人家貼手寫的自编的春聯。買來的,成批印出來的春聯精美,但内容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缺少了個性,然而粘貼出去喜慶、熱闹。形式和内容不能兼得,貼在房門上,又有誰會看究竟寫了什麽呢?小時候,我和弟弟在除夕和初一最開心的一件事儿,就是看各家大門或房門上貼的對聯。什麽样的都有,什麽内容的都有,当然有好多人家都把對聯貼顛倒了,會讓我和弟弟笑上好一陣子。現在住楼房了,這样的快樂没有了,即便没有長大,還會有挨家挨户去看讀春聯的孩子吗?
今天继续深读《老子》。
絶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這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二十章。這一章的文字寫得很美,字数相對來説較多,但内容並不晦涩,稍加用心也會讀出老子文字中所顯現出來的那種與主流社会與主流人群的疏离感。
老子生逢亂世,做爲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一定會拿出一套修身處世的辦法來的。老子在這一章中要闡釋的實際上是他認爲正确的的價值判斷和應該采用的價值取嚮。
在老子看來,學習衹有學到了極至才會没有煩憂,讀書學習不过是用來修餋身心的,如果真的如後世人所説的“書中自有黄金屋,書中自顏如玉”那樣,而去苦讀苦求,便會招惹無盡憂攪。讀無用之書,做有用之人,或許幾近於老子的觀點。聖和凡的區别表現就是绝學無憂,他把绝學當成無憂,拒绝把學問當成最终的归宿,更拒绝以自己的學問去显摆自己打压别人。绝學並不是讓我们不去學習,而是飽其一生去學習,學成之後既不要炫耀,更不要自覺高人一等。
老子在生活的態度上也自有其迥異於世俗之人的價值取向:世俗的人,熙來攘往,緃情於聲色貨利;老子則甘守淡泊,澹然無繫,但求精神上的提昇。“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老子想要说明什麽?生此离亂之世,有太多太多的情事與“道”违和,有太多太多的現象無法用正理解釋得清楚。“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