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成功学理念里,有一个普遍的误区:
为了达成目标要尽一切手段。所谓的“减少负面情绪”或者 “适当调节休息”,只是弱者的行为。
而一旦有人情绪不好、随意发泄甚至崩溃,两种极端的评价就会出现:
一种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真性情。”
还有一种是“这个人情商太低了,不会做人。”
其实,无论是所谓的“真性情”还是“情商低”,普遍被忽略的一点是:他/她是情绪掌控不到位,而不是性格或者情商的问题。
在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老师宋晓东的新书《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里,就阐述了很多看起来是性格和情商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情绪“出了轨”的情况,并且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很适合作为参考,在遇到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绪问题时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今天我们先从两个常见的情况出发,来探讨下情绪管理的应用。
无缘无故被上司骂,怎么办?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留言,虽然工作努力尽责,老板却总是“莫名其妙”地吼她。她在公司有种动辄得咎的感觉,每天都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细究起来,被吼的原因无非就是装订文件时订书钉没对齐、加完班忘了关灯这样的“小事”。
宋老师的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三部曲:
001 保持镇定,复述原因;
002 如被错怪,客观解释;
003 承认错误,积极善后。
以订书钉没对齐为例。
首先复述下原因:“您是因为 我装订的这个订书钉没有对齐而生气的,对吗?”
而如果这个确实不是自己的错,要客观不带感情的解释:“某总,这个文件的打印和装订工作,并没有安排给我来做,我只负责传递和分发。您是不是分派给其他同事而忘记了?”
如果确实是自己的问题,就要承认错误并且积极善后:“这确实是我装订失误了,我马上收回重装,五分钟后再拿给您,没有做好非常抱歉。”
这样,就把一个本来是激动之下的情绪发泄问题,转化成了客观的、可解决的小事件,有礼有节地保护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忍气吞声”,是不是好很多呢?
讨好型人格?也许只是没有设立边界
3月23日的《奇葩大会》上,著名八零后作家蒋方舟以《我终于骂人了》为题,叙述了自己因为成名太早,不敢反驳、拒绝别人,最后形成了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在我们的生活里,其实也常常有这种类似于“降低自己讨好别人”的时刻。比如,同事把麻烦琐碎的事情推给我们,结果我们自己焦头烂额;再比如,朋友借钱不还,我们又不好意思开口拒绝,更不好意思去讨要……其实,这种不忍拒绝别人的心态,本质上是“担心别人拒绝自己”。
理性地拒绝和感性地接纳,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这本《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里提出,我们首先要做到,设立一个边界,哪些事可以接纳,哪些事应当请对方自己去完成。再次,在对方提出要求时,不要“顺嘴”就答应了,要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做到,是否有时间去做,犹豫几分钟;同时,要告诉对方,你现在的负担是怎样的,而且自己是否曾经已经在类似的事情上帮助过他等等。
总之,凡事慢三分,理智做决定,避免自己最后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苦了自己,对方也不见得会领情。
宋老师的《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如同一位耐心细致的心理学医生,从生活、工作、两性关系、亲子关系等各个方面入手,提炼出情绪应对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失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浅出且不乏令人豁然开朗的闪光点,很值得作为枕边书或者工具书随手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