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狗和十三岁。
十三岁女孩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
是额头冒出的青春痘,是选择兴趣小组时的犹豫不决,还是大哭一场只为丢了一条狗?
又或许,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随机排列组合,但绝不是仅仅如此。
生活从来不会轻易放过一个人,哪怕她只有十三岁。
当青春遭到践踏,生活变成一团乱麻,最想讲的只有一句脏话。
所以《狗十三》的海报很粗暴,狗13,狗B,狗逼。
1
李玩父母离异,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绩中上等,物理能考全省第一,英语是短板,在她纠结选物理兴趣小组还是天文小组的时候,父亲强迫她选了英语。
她似乎是没有什么可以自己做主的,从兴趣班到养狗,再到接受同父异母的弟弟昭昭,青春被撕扯着向成年人的伪善世界去靠拢,不见刀枪,却早已鲜血淋淋。
父亲送了一只狗给她,她赌气不喜欢,可是它很黏她,屁颠屁颠地跟在她脚后跟,睡觉也要她搂着,她给它起名叫爱因斯坦,习惯了它的存在,它却走丢了。
她发了疯一样的去找它,叫着它的名字,寻着狗叫的声音去敲陌生人的门,执着得可怕。
于是家里人给她找了一条很像很像的狗,逼着她承认它就是爱因斯坦。
在大人们看来,不就是一条狗吗,养哪个都没有什么区别。
而对于李玩来说,爱因斯坦是她的玩伴,也是她的精神寄托,他们不知道,一个内心没有人了解的女孩,有多渴望陪伴。
因为一条狗产生的家庭矛盾,在父亲的一顿耳光和几句好话之后顺利解决,有些长大,只需要一夜就够了。
好不容易接受了冒牌的爱因斯坦,家里又因为狗咬了昭昭而把它送去了流浪狗收容所。
面对所爱,无能为力,期待的事一件件落空,错过了天文展,英语演讲表现得一塌糊涂。
连青涩的爱情,也被她扼杀在了萌芽里。
她说: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
2
温顺的爱因斯坦在新主人的照顾下过得很好,而那只倔强有脾气的爱因斯坦,却绝食饿死在了收容所。
两只狗的命运,多像我们的人生。
学会服从懂得讨好,才是我们必备的技能,棱角太分明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李玩被父亲带去应酬,她陪酒,吃狗肉,终于成为了大人们喜闻乐见的样子。
可是她快乐吗?
看见走丢的爱因斯坦被新主人牵着,她不敢去认,只能一个人偷偷躲在角落里嚎啕大哭,她说:我真怕爱因斯坦会认出我,然后扑上来。
《狗十三》的海报上有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我们都会在成长里经历冷落和孤独,一个人完成惨烈的蜕变。
弟弟过生日,众星捧月,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她一个人在人群的后面,不知所措。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亦深刻地体会过被忽视的感觉,像是身处没有出口的盒子里,周围全是刺,不能动弹,不能逃跑,全是不安。
3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部影片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也没有对和错。
那个被叛逆的女儿气得抓狂的父亲有错吗?
谁能证明他就喜欢参加互相吹捧的聚餐,可是为了生存,别无它法。
比起那个十三岁的孩子,我倒是更心疼这个中年男人。
孩子有大人照顾,可以哭闹喊叫,可以从不喜欢的酒席上推门就跑;而中年人呢,听到一首老歌哭成狗,第一反应是捂住孩子的眼睛,阿谀奉承恶心了自己还是要继续表演。
这才是真正的不如狗啊。
这个男人要控制情绪,平衡家庭关系,事事听妻子的,又怕儿子的出生会让女儿难以接受,父母年纪大了还在跟着自己操心,每天的工作都累的筋疲力尽,还要去给女儿找狗。
真是受够这样的生活了。
所以他扇了李玩耳光,打完又后悔,他说:最近爸爸工作真的很累,你还不让我省心。
他不是超人,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他经历过失败的婚姻,失去了爱过的人,还是要打起精神经营现在的家庭,他不能在人前展示脆弱,最怕突然一个电话一首歌就让他失态。
听说狗狗饿死了,他也很难过,难过得湿了眼睛,却又无能为力。
这才是成长之后最无奈的真实写照吧。
孩子变得懂事,大人忙着周旋,我们的人生,都是如此。
如此一步步走向更为孤独的深渊,戒掉情绪,磨没个性。
这样的生存法则,我们讨厌,却无法逃避。
成长的阵痛,从来不会有漏网之鱼。
昭昭看似得到了更多的疼爱,也不还是需要一个人在滑冰训练场爬起来。
为找寻一条狗而奔跑一整晚的女孩,也终究要成为面不改色吃掉狗肉的大人 。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以为它要讲的是疼痛的青春,没想到,是狗B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