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在不同的领域里,“结构”的意义各不相同,在建筑学中,结构指建筑物的骨架和支撑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中,结构指数据的组织方式;在社会科学中,结构指社会组织和关系等。在书中,指的是一个故事或一个知识体系的逻辑思路与概念组成。
我看书,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来回地翻看目录,因为通过看一本书的目录,能够了解这本书的逻辑结构,与知识的体系。
《封神演义》这本书,目前看了前30回了,也捋着目录仔细看了看大致的故事结构,我觉得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前三分之一,也就是到三十三回,是整个故事的基本盘,纣王在给自己攒材料,积民怨;周朝呢,也同时做着与之相反的事,应天数,谋人事。
中间的三分之一,看目录应该是到六十七回“姜子牙金台拜将”,这一部分讲的是纣王派兵打西岐,周武王没有出兵,主要的战场都是在西岐境内。我不出兵,净挨打了,第一波,就是商朝的大忠臣太师闻仲,连续地派了几路大兵,前去征讨“反贼武王姬发”。与此同时,姜子牙这边的团队建设也开始了,之前出场的哪吒,黄天化,雷震子,还有著名的杨戬(后来的二郎神)都开始相继登场。
姜子牙也终于是重回昆仑,接手了“封神榜”的任务,榜上有名者360名。有句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姜子牙的老师,也就是元始天尊,告诫他说,从这里出去后,有人叫他,他千万别答应,否则会有36路敌人攻打姜子牙的厄运出现。
姜子牙呢?听了,也没听,因为他出门就有人叫他,他也确实没答应。但叫的多了,他也还是回头应下了。至此还就中了他人的算计,《封神演义》中的另一位“隐藏”的主角,算是正是登场了,这位就是著名的:申公公(申公豹)。他为了给姜子牙的封神榜上凑人头,找麻烦,那可是非常的辛苦,到处地东奔西跑,“明面上”是帮着商纣伐周请帮手,“实则”是帮着姜子牙尽快完成KPI,凡是经过一地,一山,一洞府,都会找到当地有名的高手奇人,说姜子牙你知道不?他骂你呢,他说骂完你,你都不敢到西岐找他去。这也赶上这些位神啊,仙啊,道啊,都没什么“智商”,人家一说,就还能都信了,要不怎么这些位大神们都该去“封神榜”上走一遭,重新“过过水”呢。
这第一批的上榜名单,主要都来自于那位忠臣闻太师的指派,也赶上这位老人家是东征西战就没个停歇,能不累吗?前脚刚把北方的战乱给平息了,纣王又给惹出个诸侯叛乱,东边打完,南边又乱,这边刚平息战争,那边战乱又起,刚觉得天下要太平了,西伯侯也让反了,开国的武成王也反了,他就不想想,这天下有点权,有点兵的,基本都在反纣王,他就没觉得有问题?还得是一心为国为王,自己先是安坐中军帐,指点兵马前去灭周。也正好给姜子牙的“封神榜”凑上了第一波“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