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记忆(谨以此献给已离我们而去的母亲)

家乡的记忆(谨以此献给已离我们而去的母亲)

                                        故 


                                        永远是我心头走不出的阴影

                                                离开家的时间越长

                                                   心中的情结越深

                                                尽管还没有走得太远

                                                    那离乡的愁绪

                                                      不断地刺着

                                                        游子的心

                                                             瓣


                                       永远的三陵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是个让我此生都难以忘怀的美丽的村庄。

       每个村子都有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有她美好的注解。村子里最大的特点是三个大冢,位于村西边,呈“三国鼎立”状,传说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司马懿的坟冢,是一块风水宝地呢。所以我的家乡就有了“三陵”这个名字。

       在冢的西面,是一条蜿延曲折的小河,名字叫猪龙河。它是沿河两岸的村民用双手挖成的,也是我的幼年里有着美好回忆的小河。

       那时还没有纸厂,小河是清澈见底,猪龙河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场所。

       在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家乡还没电,每到夏日炎炎的时候,我与同龄人总是光着身子,跳进清凉的水里,享受着水的滋润,学着游泳,捉着鱼、黄鳝……

       而现在的猪龙河,已没有往日的风景,环境的污染让小河变成了黑黑的没人要的小河,也再难看到还有人去光顾它,她美丽的影子,只有在记忆里了。

       曾记得上小学时,家乡发了一次大水,全村人都进入防讯状态。整夜整夜都无法入睡。然而,水只淹到大冢的边缘,再也没往村里流时一点水,等洪水下去后,沿河周围的村庄都进了水,唯独我的村庄安然无事,所以,三个大冢成了我的记忆里的保护神。有了这三个大冢,家乡一定会平安无恙,长命百岁的。

       现在,村里的三个大冢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改变了面貌,也一点点矮了下来。

       每年春节,我都要带着我的孩子去那里看看,是回忆童年的时光,还是怀念古人的情愫,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家乡哺育了我,我如何能忘了家乡的养育之恩呢?

       家乡是在我童年的岁月里走过、离我越来越远的,懵懵懂懂,就象那梦中的美丽的幻想,时而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令人怀想,让我感动。

       最近,三弟将以前的老屋拆了,盖了新的房子,走进家里,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以前的面貌不见了,小时玩的地方不见了。特别是上周回家时,偶然发现院子中间的木槿花不见了,就问三弟:“木槿花呢?”他毫不在意地说:“挖去了”。这一句话,让我的心猛地一沉,觉得少了什么似的,心情格外不安起来。为何不将以前的院子用相机照下,留个记念呢?  这棵木槿花,从我记事的时候,就一直长在我家院子的中央,每到夏天,一树的红花,开满整个树枝,香气飘满整个院子。我也不时地摘几朵在手里玩,闻着她的香味,那种心情,是谁也无法体会的。曾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下午,一位街房邻居,得了痢疾,用什么药都没治好,听说木槿花可以治痢疾,就找到我们家,摘了许多花,用红糖熬制了一下,喝水进肚里,病果真好了。邻居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至今想起,都对木槿花有一种莫名的感激之情。而今看到那么大而又长了那么久的树从我的眼前消失了,一股伤心的情感从心里涌出,一种树去院空的感觉油然而生。

       说到村西的大冢,小时候在那里嬉玩的情景又浮在眼前。小时候,大冢上长着很多杂草,像野枣、杏之类的果子。每到秋季来临的时候,那红红的枣与黄黄的杏,挂满枝头,吸引着我们这些好事的男孩背着大人,一起爬上大冢,不顾荆棘刺扎手,摘下红红的枣,晃掉黄色略带酸味的杏,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一种少有的快乐溢于脸上。当带着血丝的手回到家里,免不了大人的一顿臭骂。总是躲在角落里一声不响,任由大人的数落与责怪。

       现在,我的孩子也长到我以前那么大的年龄了,但他们从没真正走进过大自然,也没有真正地像我小时候那样如此亲密地与大自然接触,看到他们整天钻进书本里,劳心劳神的样子,真替他们担忧,不知他们看到我的文章会是一种什么想法呢?

                                           劳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渡过的,所以只能用回忆将过去的往事用我的深情来一一记载,让家乡的梦永远保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象今天这样多的娱乐工具,如电视、电脑、VCD之类的,甚至电都是比较稀有的,更别说自来水了。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全村人的吃水靠村西头的一口辘轳水井,每天在水井边打水的人往往要等好长时间才能轮到,还要搅着辘轳,费力地将水打到桶里,搅到井面。那时,因为是老大,家里的挑水重担就压在我的身上。

       当时,我年龄还小,但力气足够能将水打上来了,可桶里的水不能过多,而且每次打水的时候,要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水打上来后,用扁担将水挑回家。因为个子没长到大人那么高,在担水时,要将担子的钩子在扁担上绕一下,才能保证水桶足够离开地面,不被地面磕碰,让水溢出。

       当我担着近七十多的斤的水走过街道的时候,总是听到老少爷们的称赞声“看,这孩子多能干。”听着赞扬声,我挑水的劲头也更足了,脚步也轻松起来。

       那时,我每担一次水,半路上要歇好几次,才能走到家中,因为水井离家里的水缸大约有半里地呢,整整大半道街。而水缸也有一米多高,要将水倒进水缸里,还需要用力一次性倒进去,搞不好,水还会溢到缸外面,有时不得已,就在桶下,垫上个小板凳,才能将水倒进缸里。

       由于长时间的挑水,使我现在的背有点驼,走起路也直不起来。但我不后悔,因为,少时的锻练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艰辛,什么叫吃苦,什么叫贫穷,只有努力去改变现状才能过上好日子。

       如今,家乡早早就用了自来水,最近家里三弟还打了小水井,自己用水更方便了。

       当然,家乡的变化不是用笔能全部写出来的,但我那浓浓的乡情随着年龄的增加,愈加不能自已……(2004-11-7)

                                            奶奶


       每年我到要回老家过年,大年三十下午,我的家乡到处都响着鞭炮声,最先响的是从村外传过来的。这时候,我正与年迈的父亲一起站在奶奶的坟前,向她老人家致礼,心里也在默默回忆起她在世时对我的恩情与关怀。

       在我印象里,她是个裹脚的老人,是旧社会留下的不平等印迹,常常流泪。从我记事起,我就与奶奶睡在一起,听她讲从前的往事,时而不时地听出她心中的酸楚。小时候,虽然体会不到她为何这样。等我上大学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一个孤独老人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无奈和无助。

       由于常流泪,奶奶的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她用一根细线将眼睛的上面绕四周拦起来,以便能看清较远的物体。

       虽然奶奶一人,但我从没有看到她对生活失望过,她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是坚强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爷爷很早就离开了奶奶去新疆了,一去就再没回头,那是历史的原因,也是一个女人格守妇道的辛酸史。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没下过地,甚至连远门都没出过。只记得一次她老人家生病,我与父亲一起去县城给她看病。那时,我们县城从济源开通一列火车,从那里往我们这儿运煤的。那是奶奶第一次坐火车,也是唯一的一次。她那高兴的心情,现在想想,我都有点心酸。只怪我没能力,家里没能力让她老人家多向外走走。

       奶奶,如今,你的孙子已经走出来了,你一定会在九泉之欣慰吧。

       我从小就在奶奶身边长大,在她的影响下,学会了许多生活的基本技能,如烙馍、擀面条、烧汤、炒菜……还会纺棉花呢。

       当然象洗衣、扫地、抹桌子之类的活,就更不用说了,我是到家里就抢着干活的,因此常常受到奶奶的表扬。只是现在回家的次数少了,对于家里的活计也少了,想想,是自己太懒了,懒得都快将奶奶忘了。

       奶奶一生都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原则,在她快七十的时候,还自己洗衣服,自己端饭,只要她自己能做的,从不让别人帮她。

        一九七九年,我考上了高中,由于路远,奶奶拿出她平时不愿花的钱,给我买了辆自行车,当时,一辆自行车近一百八十元,能想象出她要多久才能集攒这么多钱呀。如今,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奶奶买车的情景,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一九八四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大专院校的农家之弟,也是我们村第二个考上学的人,奶奶很为我高兴了一阵,脸上常常挂着喜悦的面容。然而就在我上大学第二年的秋天,噩耗传来,奶奶病故。我丝毫没有犹豫,就请假返回了老家。走到家中,当看到上房屋里停放的灵柩,连磕头都忘了,跑到奶奶的灵前,大声嚎哭起来,还是妈妈提醒我,才跪在奶奶的灵前,磕了三个头。奶奶,你听到孙子的哭声了吗?你能原谅孙子没有见你最后一面吗?

       奶呀,请原谅你的不孝之孙吧,原谅他没让你享一天清福,没让你看到你的重孙重孙女一面。可是,孙子唯一可以告慰您的,孙子给你带来了很好的孙媳妇,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重孙子重孙女。重孙子学习总在前几名,重孙女很可爱,你就在九泉之下安心吧,您的后代不会给您脸上抹黑的,一定会给祖上添彩的。

       奶奶,您一路走好!(2004-11-11)

                                            妈 


       昨天早上上班,刚走到新修的路面,猛地看到路边的草上尽是灰白的点,仔细看后,才发现是霜,再想想刚上路的时候,手冰凉冰凉的,心里就有一种感觉,冬天真的到了。

       一路上,我想了许多许多,特别是上小学时的情景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出生于大跃进闹饥馑的年代,虽然当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但从母亲的口里,从没说过她受的苦,只是无言中教给我许多东西,那就是一个母亲默默的付出,不图回报的情怀,总在我的生活中复制出模型,让我的性格多多少少有点母亲的烙印。

       在我印象中,母亲总在早起晚睡中渡过她的每一天,从来没说过苦,从来没让儿女们对她付出什么,即使是她得了脑梗塞的时候,还总是不忘记走近锅台,操劳家务。

       那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在农村,要上早自习课,与现在的学习时间是不一样,早上不吃饭,先去上早自习,上完后才放学回家吃饭。那时,我怕冷,手和脚总是被刺骨的风冻出疮,母亲为了我的手脚,常常早起为我升起暖脚的“火锅”。所谓的“火锅”,不是我们现在在食堂里吃的火锅,而是用较厚的铁皮,做成一个小小的圆型能放进锯末的容器,上面可以放上干木柴,用麦秸点着,然后让剩余的热量将锯末引燃,这样的火可以让热量放出两到三个小时,完全支撑到放学。这个容器安上提手,我手提着它去上学,边走边烤着手,上课时可以将脚放在上面,不至于将手脚冻得太狠,以免影响学习。

       有时,我为了不让母亲起得太早,我自己就去升火,但我升的火总是有烟,还在课堂上放烟呢。当然,那时的老师也体谅到我们的苦,一般是不会批评我们的,真的好感谢他们的宽恕与爱心。

       从我记事起,我的早饭都是母亲起早我为做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上大学后,就在我去上大学的时候,那天早上,也是母亲亲手将饭送到我的手里,当然是面叶了,看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我的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出,内心不仅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一个美好的晚年,但现在想想,那些都不是母亲想要的,她想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儿女们能如何过上好日子。就是到了现在,我还是最爱吃面叶,不过,一般不是母亲做了,而是我的妻子做了。但每每端着香喷喷的面叶,觉得再难找到童年时的面叶味道了。

       母亲从没有要求过她的儿女们为她做点什么,总是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有时连饭也做不好,不是咸就是淡,吃饭时还掉饭粒,看到她不好意思的情景,我内心里就有一种不安的念头出现,让我内疚,让我欲哭无泪。母亲,你这样对待你的儿女,究竟是为了什么?

       母亲一天天地老起来了,我的儿女也一天天大起来了,每每想起母亲那不停劳作的身影,我就对自己说,你要象母亲一样,不停在工作,让下一代过得比自己更好些。

       家乡的母亲,您注意到你的儿女在时刻想念您吗?(2004-11-19)


                                    父母的爱情


       当我小的时候,我看到的多是传统的一对儿,他们没有什么浪漫的语言,也没有要求对方多少,只是将生活演绎得平平淡淡,平时的吵架,只是将一时的烦心事说出而已,从没有说过对方的什么缺点,只是用各自的能力来维护家的尊严,维护大人在孩子们心里的位置……

       曾记得有一次,我在埋怨母亲时,父亲说了我一句话:“你连母亲都不相信了吗?”他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甚至从没有说过母亲的错,这句话让我想想,都觉得汗颜,好几天都在想这样的问题。是呀,做儿女的,难道连自己生身母亲都不了解吗?难道会听信别人的一句话,而对母亲不敬吗?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个话很少的人,特别是在我的生活里,我们说话的机会很少很少。但是他在母亲的眼里,从没有听到母亲说过一句他的坏话,即使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平时,我连叫父亲的勇气都很少,因为,我从小就觉得父亲很无能,只会干活,不会做事,家里的大小事都是母亲一手操办的。但在母亲的眼里,父亲永远没有错的,不管别人说父亲什么,母亲永远是默默地承受着家庭的重负,一步步带领着我们兄妹四个向前走着,现在想想,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无私的爱,更是一种充分的自由与无私奉献的爱。

       在我的印象里,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父亲在沁阳城医院住院,身边无人照看,当他要出院的时候,是母亲用架子车拉着我,去接父亲出院。老家离沁阳城近三十里地,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高高兴兴地坐在母亲拉着的车子上,出门了。我记不得走了多久,也不记得什么时间回到了家,只记得,母亲当时很快乐。现在想想,夫妻能做到那样的份上,还有何求呢?!

       去年,父亲因病住院治疗,母亲要去陪父亲。我们几个兄妹,觉得,母亲年纪大了,又有脑梗塞留下的后遗症,行动不便,不让母亲去医院,将她一个人留在我的家里。可是我们刚到医院不久,她老人家也到了医院。看到母亲那焦急的样子,我在心里也涌出了一阵阵的泪。那才是一对真正的患难与共的夫妻呀!

       现在,在我的眼里,父母的话永远是对的,不管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只要想想,觉得,错得永远是我这个小辈的,因为,我从没有站在他们的觉度去想问题,从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当你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他们才是儿女们真正的山,真正的护花使者。

       在我心灵最深的记忆里,还是我上小学的某一天,在秋天的一个下午,阳光很好,我在母亲的跟前玩,她老人家在编织一个坐垫,用麦秸编的。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有双万能的手,做饭,做衣,纳鞋,编织,织布,扶笤帚……用“里里外外,一把手”这句话,来形容她老人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阳光照在母亲的脸上,好看极了,母亲问我:“小孬,你长大后做什么呢?”我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开个小车让母亲坐坐。”母亲摸着我的头,一脸的幸福,在那样的年代,这是做母亲的最大心愿了。

       可是,当时间将我的皱纹刻出后,母亲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我也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可是,母亲从没有埋怨过我什么,也从没要求过什么的。但越是这样,我的心里就越觉得亏欠她老人家。

       如今,母亲成了古来稀的人,由于常年的劳累,染上了很多的疾病,但她的眼里总是有一种慈祥的光放出,从没有埋怨过儿女们一句话,也没有争过儿女们什么。每每想到此,我的心里就有一种动力,一定要让她老人家没有遗憾地走过这一生。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让她老人家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女们都幸福地生活着。

       在家里,我是长子,我的所做所为,直接影响到家人的情绪。我明白这一点,我的人生宗旨是宁可自己吃点苦,决不让亲人有一点点的委曲,特别是生我养我的父母。

       日子在时间的长河里流失了,我的父母也一天天老了,看到他们头发花白的样子,我就看到我以后的样子,多给他们点孝心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们安康幸福!(写于2006年)

                                          永远的痛


       静静的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手里的笔仿佛带了铅似的,沉沉的,那心中多年积聚起来的疼痛,像锤子一般敲击着我的灵魂.那是一颗博大的心,是一个母亲求救无助的企盼,作为儿子,却成了今生今世永久的痛。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我歪歪扭扭地走进了社会的大融炉里,而亲历这个炉中幼稚的我,却无法求得正果,在风风雨雨中艰难地前行着。

       那是八九年最寒冷的季节,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而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里,结婚娶媳妇的人家一个接一个,今天这一家噼噼啪啪,明天那一家又鞭炮连天。作为家中的老大,又到了非结婚不可的年龄,我终于领到了妈妈地未来媳妇,了却了母亲那一块永远放不下的心病。

       同别的人家不同的是,由于父母的外界人事关系少,而我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里里外外要靠父母张罗和我自己的努力。而父亲,多年外不领事,内不管事,家里的上上下下,全靠年迈的母亲内内外外操劳。真难为她老人家了。此时,我将结婚那天要办的菜全部准备妥当,家里的事情全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她老家忙前忙后,一直为我的事跑着。

       当时,我依着当地的风俗,准备一辆大汽车和一辆北京吉普。那是结婚的当天,我没在家,在县城里准备车子,先到未来的妻子娘家拉嫁妆,很简朴的,一个被柜,两把红椅子,老人们说,送把椅子,就是送去个终生的“椅”靠。另外加了一个红色的洗脸盆架,还有几床棉被,全部就这家当了。

       我怀着高高兴兴的心情,匆匆忙忙赶到家中时,御了嫁妆,摆在了东厢房里,就赶去见我的母亲了。

       那时,母亲正在与村干部在上房屋里商量着什么。当我赶到上房屋外时,一幕不堪忍受的镜头出现我的面前。妈妈泪流满面地跪在村长的面前,久久地久久地......

       我的心仿佛被针刺一般地疼起来,为什么?这什么?难道非要用这种方式才能求得村长的支持吗?难道儿子我的幸福非得让母亲的跪来求得吗?难道母亲的泪连一个村长都感化不了吗?

       我站在门口,一步踏不进去了,真想上去,拉起跪倒的母亲,大声地告诉她:我宁可不结婚,也不能让您承受如此的屈辱呀!然而,我没有上前,更没有后退,怔怔地站在那里,望着眼前的情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也许是母亲的下跪感动了村长,还是别的原因,我现在没有一点印象了,停了不到五分钟,母亲就擦干了眼泪,站了起来,一转身见到了我,又露出了笑脸:孬,你回来了,赶快准备一下吧,还要去迎亲呢!

       我能说什么呢?我能去埋怨母亲吗?我能去责怪母亲吗?我不能在母亲的伤口上再撒把盐呀。我强住就要掉下的泪,告诉母亲:都准备好了,我要给你娶一个最好最好的媳妇。

       那一天,尽管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告诉母亲,然而,我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一句话都未对母亲说,只是让笑在脸上出现,只为了不让母亲再有泪流下。

       过后,我问过母亲,她说:“都过去了,不值一提了。”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都忘不了那难忘的情景,那一天,成了我此生永远都无法抹去的伤痕!

                                              三弟


       在我的生活里,三弟是我最值得欣赏的弟弟,他的大度,他的过人胆识,他的孝道,都是我心中最值得尊敬的榜样。

       三弟从小都在一种孤独的环境里长大的,在我的印象里,他受的苦,比我们做兄长的都多,他是我们家里最小的男子汉,但承受的担子是最重的,而且从来就是无怨无悔,从不计较的。

       在农村里,本来是要做兄长的来承担家里的大事的,比如,伺奉父母,关心小辈……然而,这样的重任却全落在了三弟的身上,做为兄长的我,总有一种愧疚的心在吞没着我的灵魂,让我的良心久久得不到安宁。

       在我的印象里,三弟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他自己学会了开车,学会了修理各种农具,学会了维修电器,学会了缝补内外车带.....在村里人的口碑,他是最能干的一个。

       他养了两个孩子,还兼顾着照顾父母;自己种了近十亩地,每年还有不错的收成;近几年,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三间新房子拔地而盖起了,成了我们三兄弟中第一个让父母住进楼房的儿子;尽管我们在外工作,但为家里做的事太少太少,少得难以让人记得,唯有三弟,让父母着实风光好一阵子。

       本来,三弟完全可以一个人外出打工过上更好的日子的,但因为两个年长的父母需要人照顾,而且还得寸步不离地在身边照顾,所以,三弟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常年在家里伺奉父母,不管父母有什么病,都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老人面前,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得很愉快,也很宽心。平时,三弟从没有清闲过,因为要养家,他干最苦最累的活,来赚得比一般人多一点的钱。

       特别要提的我们的母亲,因为常年的劳累,得了老年性脑萎缩,神志出现间断性的不清,常年还伴有口水不自觉地外流,我们在外工作的,不能在身边伺奉她老人家,这样的重担都落在了三弟与三弟媳的身上,而他们从没有说过什么苦或累的,从不计较自己吃亏什么的,总是无言无悔地尽着一个晚辈应尽的孝道。

       三弟,大哥在这里向你深深致意了,谢谢你!

       什么叫兄弟情深,什么叫情同手足,什么叫至亲至爱,什么叫无怨无悔,在三弟你的身上,我全部领略到了。

       三弟,放心吧,你所做的一切,大哥会永远记在心头的,大哥会永远记着你的好的。


                                      在焦虑中等待


       母亲于昨天做了换骨手术,股骨颈骨折,必须手术的,否则会让母亲在床上躺下起不来的。

       在未做手术这段时间里,我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我的脑子里出现,使我一时下不了决心,才一至拖到四十多天后,下决心为母亲做了手术,我的想法:对于做儿子的来说,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好好地生活呢?尽管母亲的身体一直有病,脑萎缩与脑梗塞并存,使她老人家早早地呈现出痴呆的面目。我的心也在一点点揪着,因为我无可奈何。

       一次不经意的意外,使老人一下坐在了地上,导致了股骨颈骨折,经多方的咨询,换骨头,是最佳的治疗,但成功与风险是同在的。我的思想经过了近四十天的折磨,才终于下决心为母亲做换骨手术。

       昨天中午,九点半,我们将母亲推进手术室,我们的心也随着母的进入,悬了起来,不断地在心中为她老人家祈求,保佑她老人家平安从手术室出来。

       我徘徊在手术室的走廊里,一支支地抽着本来已不抽的烟,不断地为自己打着气,不能流泪,不能让自己的心塌下,自己是老大,不能让兄弟妹妹因为我而支撑不住。留在手术室外的父亲,也不停地来回走动着。我的担心又多了一份,而在母亲进入手术室的那一时刻,妹妹已泪流满面了,我让妻子劝她不要哭,会没事的。我劝不了,因为,我怕我也支撑不住,只好用狠狠的心去说,让她离开,去陪父亲吧。

       终天缓和了一开始伤心的局面,我才稍稍将心稳定下来。

       时间在一分分遛去,我的心也在一点点揪着。

       我手里的烟一根根扔在地上,又一根根接了上去。

       望着那手术室的方向,我无言谈说,只是凝着眉,想了太多太多有关我小时候在母亲边嬉玩的情景。

       时间就在我的思维空间里慢慢凝固了。

       快十一点的时候,医生走了出来,叫我们几个人去看手术后换的骨头,有鸡旦大的一个,圆的。

       我们望着浑身出尽汗的医生,我说,你们辛苦了。

       我们推着母亲走进了特护室。

       望着母亲平安地从手术室出来,我的心才放了下来,烟也扔了。

       我拿起手机,先向家里打了电话,岳母还在家等着的。

       心终于落了下来,为母亲的担心也告一段落。

       经过了涅磐,才知道,生命原来也是那样的让人揪心。

       自己,也在一次生与死的等待里,重生了一次。

       好人一生平安!

       祝福母亲了!(2007-11-29)


       (后记:如今,母亲已离我永远而去了,但愿她在天堂里一路走好,不再受罪。您的儿女们会永远想念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