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兰兰妈在一刻的演讲局上,提到了坚毅教育。(想看视频,请点击蓝色链接《真正拉开中美学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
我说,为什么把坚毅教育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在我看来,坚毅的品格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如何让Ta更乐观的、从容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当他们面对很多嘲笑、不理解,甚至是指责的时候,还能够不改初心,坚持做自己,这就是坚毅教育所塑造的人格力量。
很多读者朋友看了我的演讲视频之后,都在后台问:兰兰妈,究竟什么是坚毅呢?我们要怎么样为孩子培养坚毅的品格呢?
那今天,兰兰妈就来分享一下美国当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坚毅!
01
坚毅教育的源起
兰兰妈第一次知道坚毅教育要追溯到2012年。
那时候,朋友推荐看到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和《纽约时代周刊》编辑保罗•图赫的著作《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一书,书中就已经提到了“培养坚毅性格”的教育理念。
在2013年,我又看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演讲,这次的演讲引起美国教育界对“坚毅”的空前关注。
真正让我对坚毅教育心生向往的时刻,应该是在2016年3月,《时代周刊》刊登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的一篇采访稿——“How to Make Sure Your Kids Have ‘Grit’”(如何确定你的孩子具有“坚毅”的品质),其中的成长型思维,俘获了我作为妈妈和教育工作者的芳心。
到了16年夏天,有本书一推出就登中上亚马逊心理和教育类冠军宝座,同时被福布斯杂志列为2016必看商业书的《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坚毅:激情和毅力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随后,这个“Grit”迅速席卷美国乃至全球,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教育理念。
02
究竟什么是坚毅?
那究竟什么是坚毅呢?为何这么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会有如此魔力,风靡美国乃至全球呢?
G-r-i-t的本意是“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也有“咬紧牙关”的意思,同时表示“毅力”。为了和Perseverance一词所表示的“毅力”有所区别,人们把Grit翻作“坚毅”,还有些人翻译成“恒毅力”。
在教育层面上,Grit又该如何定义呢?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2013年TED演讲时,曾给它下过这样的定义: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叫做坚毅。
Angela Duckworth教授关于坚毅的研究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她研究结论就是:无论在什么领域,极成功的人都拥有强烈的决心,他们有过人的坚韧、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并且他们从心底认定——这就是他们想做的。
正是坚毅的品格,让他们出类拔萃。
在这里,坚毅,取代了智商、天赋、或其他的一切因素,成为成功的关键!
Angela Duckworth和一些其他研究者对很多人职业生涯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毅力比天赋更为重要。一个人最终达成的成就里,努力(也就是坚毅)所起的作用要被计算两次。
天赋 X 努力 = 技能
技能 X 努力 = 成就
“如果没有努力,你的天赋就无法发挥出来,它只是你未实现的潜能。如果没有努力,你的技能也同样没有价值,它只是你能做却没有做到的事。”
而坚毅是一种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也就是说,所有人,不仅仅是那些有着特殊天赋的人,任何人只要经过正确的训练,坚韧地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03
为什么坚毅能席卷美国?
这两年来,坚毅教育在美国引发了博客和社交媒体上的空前的热烈讨论,目前很多学校都为此对课程内容做了调整,创建出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以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冒险,培养孩子们坚毅的品格。
教育机构也纷纷开发相关的培训课程。不仅如此,很多教育人士还号召家长们也加入这场育儿理念的革新之中。
为什么,坚毅这样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能席卷美国呢?
其实,不仅是中国家长焦虑,美国的家长们也一样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中。
在这之前,美国教育深陷这样的焦虑之中:未来的竞争是以智商为代表的认知技能的竞争。想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不断锻炼自己的认知技能。
所以,美国的教育一直注重培养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关于坚毅的研究成果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成功最大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天分,而是坚毅的品格。
换句话说,决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在幼年时给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重要的性格品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和自信心,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与过去观念完全相反结论带来的冲击力,断然是极为猛烈的。
最为重要的是,智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坚毅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可以后天开发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中,我们都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坚毅品格,这将有助于孩子在未来获得成功。
这样的发现,无疑是更鼓舞人心的。因为更多的孩子将从新的研究成果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得到了成功的召唤!
确实,人工智能时代对未来人才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未来,我们无法预见无法想象。
究竟怎么样的孩子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核心竞争力呢? 什么才是应对未来的好的教育?
所有人都在摸索之中前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敢于大胆地拥抱新的思潮和新的理念,以期在教育优化和革新中,培养出更适应未来的人才。
所以,Grit教育法的盛行,其实是源自于美国人自我反思和自我纠偏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04
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品格?
或许,很多人看到坚毅教育的时候,会觉得与我们中国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有相近的地方。
你看!
我们就是要求孩子持续性努力,在小学到高考前,都坚持不懈做题做题做题……
我们要求孩子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督促孩子每日练习学业要求……
我们一直信奉的就是,熟能生巧,勤奋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
我们一直传递给孩子的信念就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这是否就说明了,我们走的教育路子是对的,连美国人都开始学习我们的模式了!
兰兰妈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投入坚毅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爱!
就像在《坚毅:激情和毅力的力量》一书中所说的: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坚毅的人,你要在对的方向上持续努力。
坚毅就是爱你所爱,持续去爱。
如果没有爱,没有找到对的方向,没有找到自己心中执着终身的目标,就贸贸然让自己全力拼搏,坚毅地努力,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记得有个家长跟我讲过他的苦恼:
女儿原本是他们全家人的骄傲,因为她特别勤奋努力,持续练习弹钢琴长达7年从未间断。
终于在12岁的时候,她考过了钢琴10级。但是,考过级的那天,她恶狠狠地说了句:我已经完成任务了,这辈子再也不碰弹钢琴了!
后来,无论我们怎么要求,她真的再也没有碰过钢琴。
这个事情给了我们警醒:
如果我们只追求坚毅本身,那在这过程中,比坚毅精神品格更容易形成的,可能是一种双重人格。就是在某些条件下,坚如磐石,但是环境一变,就放浪形骸,反而对自控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高考。高考一结束,所有看似坚毅的努力,都消散的无影无踪。很多人都说,这辈子再也不想看书了。
所以,在兰兰妈看来,坚毅并不是成功的法宝。
就像那个非常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我们要看到的不仅是其中反复训练的部分,更要看到之前的寻找和确认。
寻找到爱,确认了这是我们自身希望长期追求的目标,然后,带着自己探索而来的目标,带着自己的激情,坚持和责任,才可能具有长久地韧性。
要知道,坚毅代表着激情和坚韧这两种品格。人们首先热爱他们所做的事情,接下来才需要坚持。
所以,要培养起孩子的坚毅品格,我们家长责无旁贷:
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不断探索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最终找到自己能长期坚持的目标。
把挑战摆在孩子面前。真正的成功往往发生在人们突破边界和障碍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没有机会战胜一些困难,他可能永远不会具备面对挑战的自信。
在持续不断地练习过程中,给孩子无限的爱和鼓励,当孩子学习任何新技能时,适时地推动孩子。制定时间表,然后鼓励孩子坚持,反复练习。父母的鼓励才是人生最大的动力。
提高孩子的逆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兰兰妈的新书《素养决定孩子的格局》中详细讲过培养逆商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心态: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把一切挫折困难都视为挑战,同时相信自己能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自己内心所追求的目标,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自己做个坚毅的人,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