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互联网段子,让所有 90 后毛骨悚然:
“再过 1 天,20 后即将出生。20 后看 90 后,就像 90 后看 60 后一样。”
想象一下,不远的未来,2049 年的某一天,20 后长大成人,使用 55G 的高速网络发帖《我刚离球出走了,我妈逼着我和 AI 相亲,呵呵》,瞬间点燃网络舆论,引发网友建立话题,细数 #那些 90 后奇葩父母干的事# 。
面对嘲讽,中老年 90 后们什么都没说,只是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篇叫《 90 后的孤单,儿女大多不懂》的文章,里面配了首 30 年前那个夏天流行过的老歌,歌名长到拗口,20 后只听懂了最后那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20 后:????
10 后:😊😊
00 后:zqsg!
80 后:👍👍👍🌹🌹🌹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90 后、80 后、70 后……都一样,抵达某个特殊节点的时候,总会让人心生惶恐,时间流逝的速度可比想象中快多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三十而立”,这是自立于世、建立人生雏形的关键一年。
相对 20 多岁来说,30 岁的人生难度肉眼可见地增加了:30 岁,意味着部分身体机能开始衰退;30 岁,意味着再也不能吃家庭聚餐中最后那只鸡腿;30 岁,意味着应聘时 HR 要对着这个数字皱皱眉;30 岁,意味着丧失了潮流的焦点和中心;30 岁,意味着应该开始为别人遮风挡雨;30 岁,意味着大部分商业品牌不再对这个群体产生兴趣……
都说这届 90 后“秃头、佛系、失眠、负债、爱辞职、欲望低”,整天丧了吧唧、浑浑噩噩。如今他们也将步入 30 岁的门槛。这一个月来,我们联合瑞幸咖啡做了个《90 后 30 岁倒计时》专栏,剖析了几个生于 1990 的样本,就是想看看最近快要 30 岁的他们怎么样了。我们发现:
Kiva 决定要为女性的生存环境出一份力,思远 不会为过去的选择后悔,Cara 不把努力挂在嘴边,却暗中鞭策自己……似乎第一波 90 后还没被生活锤坏,他们还想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还想和这个不太友好的世界讲讲道理——
他们准备变酷,准备拍片,准备去读书,准备去开店,准备成家立业,准备结束北漂,准备超过男同事,准备好挨社会的揍,准备丁克洒脱地活……
孔老夫子如果能见证今天,一定会羡慕死生在 1990 年的这帮年轻人。
古代人的 30 岁差不多已经是人生的大半辈子,人生并没有多少梦想、多少选择、多少岔路口,能活着就已经很不错,而 90 后们尚且有换不同活法的自由,有尝各种滋味的快乐,就像无论是喝咖啡、喝奶茶、喝可乐、喝烈酒……只要你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哪杯才是你想要的 cup of tea ?
陈寅恪,1890 年生于湖南长沙。1920 年,30 岁的他是哈佛大学一名学生,52 岁出版著作《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被称为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 年生于美国德州。1920 年,30 岁的他是在军中服役的少校,54 岁成为二战盟军最高统帅;
哈莱德·桑德斯,1890 年出生于美国南方小镇。1920 年,30 岁的他三次失业,是个脾气暴躁的铁路工人,65 岁时创立肯德基;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 年出生于英国德文郡。1920 年,30 岁的她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她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1890 年出生于美国罗德岛。1920 年,30 岁的他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他去世后才名声高涨,被誉为 20 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恐怖小说家之一。
当你快要 30 岁了,还找不到人生方向、摸不清职业目标怎么办?看看上届 90 后课代表的简历,你会发现他们的 30 岁也不算特别耀眼。
时光飞逝 100 年,如今的社会日新月异,21 世纪 10 年代的最后两天,环境危机没有解决,大国博弈还在继续,AI 尚未征服世界,人类也找不出移民宇宙的方法,大多数人依旧庸庸碌碌,躺在熙熙攘攘的生命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地等待下一个关卡。
但历史上哪一代的 30 岁不是这么过来的?过去的 30 岁不一定比现在的 30 岁烦恼更少。大多数人迎来 30 岁那个门槛的时候,都还在摸爬滚打,甚至平平无奇,或者刚刚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
撕掉“佛系”“秃顶”“负债”的标签,“ 90 后”只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年龄划分,背后是一个个独立、有自我意志个体;抛开“ 30 岁就应该如何”的印象,“30 岁”只是意味着地球绕太阳转了 30 圈,不代表人生已经被世俗规则锁死——
Kiva 说 30 岁依然可以学滑板,只要你不害怕摔倒;思远说 30 岁依然可以去另一个城市闯荡,只要你不担忧万一;Cara 说 30 岁依然可以学一门全新的语言,只要你不愿意按部就班。
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
第一波 90 后还年轻,拿出当年发明“火星文”的傻气去创造,拿出当年穿着“非主流”的脸皮去蹉磨,拿出当年练习“劲舞团”的坚韧去闯荡……十年之后的今天,你一定会谢谢今天 30 岁的自己。
《美国囧案》
曾经,90 后的标签是“火星文、非主流、劲舞团”,像纨绔的一代;
现在,90 后的标签是“佛系、秃头、负债”,像玩儿完的一代;
未来,90 后的标签也许只是“父母、长辈、奇葩”——和之前的无数代一样,划入历史,成为被吐槽的一代,因为占据舞台中心的,永远都是最年轻的一代。
历史就是这样轮换更替,每一代人都身处两个时空之间,既要面对过去,又要面对未来。就像年轻的瑞幸咖啡,用和 90 后一样的创意与勇气开天辟地,创新了咖啡的风味,撕掉了喝咖啡的标签,改变了喝咖啡的方式,让“咖啡”不再是第三空间的附属、不再是社交属性的认同,而是让“咖啡”成就本身,让一切变得简单、纯粹、无负担。
如果把人生状态比作饮料,那么童年就像牛奶,洁白醇甘,需要抚慰哺育;中年就像咖啡,浓黑焦苦,需要醒脑提神。而 30 岁应该是拿铁,正好处在中间最微妙的状态:调和了黑与白、平衡了腻与涩、过渡了甜与苦,融合进不同的滋味,才能品尝出生活独特的况味,这也是如今第一批 90 后的状态——年轻、包容、自有主见,有改变环境的责任感,却也不因大环境而迷失自我。
面对三十而立的焦虑感,他们听从内心,趁热打铁,在解答人生的过程中,积攒能量,等待一次厚积薄发;他们努力平衡着工作与生活,在每一个清甜与焦苦的碰撞中,发现最令人惊喜的意外和更好的自己。
不管外界贴什么标签,现在站在舞台中心的年轻人,才懒得管别人怎么指指点点,因为这一刻,他们都在忙着改变未来的世界。
2020 快要来了,欢迎本届 90 后朋友都来说说心里话:
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人生无解,多喝拿铁”,不如让我们一起举杯,欢迎那即将到来的、充满可能的 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