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非交流,表象就是不愿与他人交流,这个无论旁人还是自身,都容易分辨。
第二种非交流,表象是有交流,但“患者”不知不觉中,为了证明自己是对而对方是错在做努力,交流只为争个输赢,但输了可能还好,赢了反而固化他错误的认知。
第三种非交流,存在一种偷偷的懒,表面看,热衷于交流,也没有强烈地维护自己的“正确性”,但就像吴伯凡老师说的,问题出在不愿反驳,没有表达自己的凭经验和理论推导的意见。说实在,我也有这种症状,有时心里还有一种自鸣得意:自己懒得去辩驳,但我要是想说,肯定能驳倒对方。实际我是呆在认知的舒适区,不愿意踏入痛苦区,是偷懒,是自欺欺人。
三种非交流,其实就是在说,交流,需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实事求是凭自己经验和理论说出内容,避免为争输赢而交流。三种非交流,要求被察觉到的能力也越来越高,要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种能力,能力的高低发现的不同等级的问题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