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中国农学会 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副秘书长孙业红教授来王金庄调研。她去了一道山沟,两个景点。下午,对王金庄梯田协会会员及村民作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她讲的题目是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我对“旅游”这一概念十分模糊,听了孙老师的讲解,还是云里雾里。
我猜猜是不是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
什么是大众旅游呢?比如旅游公司推出的景点旅游,某某景点一日游或五日游什么的,坐上大巴车,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到达某某景区,买了门票,又换了当地景点的导游小姐。看到一面坡的瓦房,小姐说“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导游再把你带到一间雅致的房屋,屋里有张床,床下有个尿盆,导游说“这是当年慈禧太后用过的器具”。游完了,你再在墙上写一行字“xx到此一游”。然后背靠什么山水或什么雕塑照几张相。走得肚子饿了,旅游公司的小姐带着你,找一家饭店吃个饭,然后再坐上大巴一路说着笑着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来。
大众旅游包括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景区的官员为了打造旅游区,就制作一些人造景观,比如做一个艺术造型大风车之类的,殊不知这是荷兰的大风车。比如把饮用水抽到悬崖上制造人工瀑布或在山头上制造湖光水色,把村子搞得不伦不类。游人游了很多地方都是亭台轩榭,长条椅子,建筑风格模仿城市的洋楼,城市不城市,农村不农村。为了表现石头文化,墙上贴了一层薄薄的瓷砖一样的假石头。为了表现乡村的古朴,不惜巨资用水泥钢金做一棵上千年树龄的老榆树。大众游客就偏偏愿在水泥树旁拍照片。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遗产地是天然的博物馆,来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不用买门票。博物馆集农业,其它景观与文化于一体,重在于了解当地的农耕文化。
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公民即全球公民,到遗产地旅游的过程就是和全球公民交朋友的过程,吃住在农家,了解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适应自然的文化,保护生态系统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等等。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跟着专家学了点皮毛,欢迎批评,在批评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