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社会每天强调需要正能量,忙碌的人、受挫折的人需要鼓舞去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当A君高考失败了,听了马云经历过三次高考后,仍能打造电商王国,顿时对前程产生信心;B君失恋了,看了《太阳的后裔》后,觉得自己其实可能是下一个姜慕烟,美好的爱情总会来的;C君股市失意,事业无所成就,李密牛角挂书、司马光圆木作枕的故事又让他再次拿起公文包。。。种种励志鸡汤、电影、格言,让我们不曾对生活失去信心。
可是,A君听取了马云的经历后,学业依然没有提升,B君或许还没捡到他的面包,C君或许还在和生活挣扎。他们觉得生活不会欺骗你,只要顺其自然,自己可能会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从而,没有去努力改变自己,没有去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对于所谓的励志故事,他们只停留在看的层面。
我并不认为励志读物是毒药,励志读物确实是全社会需要的精神粮食。但如果,我们看了一些所谓“有用”的例子后,就假惺惺、很天真地认为自己进步了,已经获得了坚实的思想情感后盾,那这些事例,就会真的成为慢性毒药,麻醉我们进取的神经。
个人认为,我们读了一些积极事例后,要分析个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抽丝剥茧,提取有用的信息。再切合自身,分析自己和故事主人公的差别之处,想想自己可以怎样去做,如何去规划,去改变。这才是你真正地被励志了。你天天光去看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单纯想去获得一份感动,也只是在过场子罢了。
还有,个人认为,一个作家,即使是很有名气的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一定能够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他所阐述的思想观点不一定对能对你产生正确的指导。有些读者,看了某部作品,立刻头脑发热,鼓起冲劲去做一翻大事。此刻,他们可能已经变成“被误导”了。正确的,应该是带着批判的、审视的眼光去读。
不过,归根到底,多读励志读物,还是有意身心的。有空,还是拿起你的羊皮卷、心灵鸡汤、名人故事集。只是,个中的意义,还是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