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清理柜子,才惊觉整个柜子都堆满了东西,那可是沉甸甸无止境的欲望啊,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会迷失在物欲里而不能自拔。有时候一个不小心,沉迷进去了连自己都不曾察觉。我因个人的物品太多,曾经尝试着找一些途径处理掉一些物品,除了做爱心公益捐赠给偏远山区以外,如今还流行一些无偿分享物品的APP,有一款我试过,还可以,已经分享了很多东西,算是大神分享家了。这上面就是让你自己上传物品照片,有相中的人会私信你,然后他那边出邮费,你按照地址给他寄过去就可以了。玩的久了,也会心累,毕竟人都是贪的,总是欲求不满,总是想得到更多,本来你是好心分享,但是一点没做好却会遭人吐槽、说教,所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怎么个赠法,其实还是要有点讲究的。后面慢慢的退出了分享队伍,在这款APP上面最大的收获就是,极简主义,这一词是从一本叫《断舍离》的书里面提取出来的。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首次出版于2009年。
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不是想象什么是幸福,而是反过来想,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讲是不幸福。比如人常常会对于自己应该去做选择、去做决断的事情无视、拒绝,或者虽然拥有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怎么去用它。比如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有钱人,但是他们怎么才能够使自己的钱用在更有意义、更好的地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很好地利用时间;怎么让空间变得更加美好,怎么样去规整空间?“断舍离”是让大家去学习怎么运用空间、使用空间,怎么运用、使用时间。
作者在2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瑜珈的道场,被传授了“断舍离”的理念。但在十年之后才开始意识到“断舍离”确实可以运用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于是作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实施“断舍离”,在不断的失败和体验中,总结出来“断舍离”理念,就开始写博客,最后被出版商看到。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曾这样评价,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断舍离》书中经典语录:
1.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1、逃避现实型——不愿待在家里 2、执着过去型——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因素 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 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并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机制 破烂分三类: 1、不用的东西——会念咒的束缚人的淤泥 2、还在用的东西——一滩混乱的淤泥 3、充满回忆的东西——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堆积的破烂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
2.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3.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现在对自己来说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4.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5.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事实证明,当你真正把身边一些无用、很少用或者常年压箱底的东西清理掉,整个人都会轻松很多,现代人之所以生活累,物欲重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吧。如果你能在生活中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精简不需要的东西,那么说明你离成功不远了。真正的断舍离,其实是一种禅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