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挺忙,好像每一周都很忙。但是这一周抽了时间竟然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妖猫传》一部《芳华》。一部陈凯歌,一部冯小刚。这周还做了很多说明文内容。
以前我喜欢心理学,后来学了教育学,我自以为我喜欢心理学,考试来考试去还是忘记了很多东西。之后参加了自由写作,发现自己是喜欢语文的,至于怎么发现的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如今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发现学习语文和学习心理其实是一件事——我们都在学着理解,理解他人通过阅读,理解自己通过写作。这两点不正是心理学和语文学习的最重要两大内容。
我教学生的第一堂课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学习语文是做什么的?以前学习大家都告诉我们这好那好,这应该那应该,就是没有说为什么,或者没有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为什么。感受真的很重要,这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句话,大家都说前头是墙,撞头很痛,但是不去看看谁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去撞撞怎么知道撞不通,不疼怎么能甘心回头。疼了痛了,去找自己的路。所以孟子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没有深刻的体会就没有深刻地作。那学语文到底是干嘛的:听,说,读,写,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那如何用,用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就是语文:中心和情感。谁的中心——听说读写的中心,谁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作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对方。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肯定有时候也是不理解对方的。对方可能也是不了解自己的。我们都在成长,成长就是了解自己的过程。
说回《妖猫传》和《芳华》,看电影也是阅读理解,只不过其中体现着原作者和导演两个人的中心和情感。前者说了一个及残酷又美好的爱情故事,后者说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年华。有人辜负你总有人陪着你,有人被抛弃了也有人被拥抱了。都好看,因为都真实。昨天看的《芳华》,印象比较深。白居易此时成了活雷锋,黄轩挺好。故事停留在两棵浮萍最后终于相依,美好的一塌糊涂。一切苦难都因一瞬间的美好而被重新定义,一滴墨汁染黑了池塘,然而一滴幸福可以染红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吧。
被封棺的杨贵妃不知有没有想起极乐之宴当时无极荣宠,拥抱相依的小萍有没有原谅以前的一切苦难,活雷锋刘峰有没有后悔过之前的雷锋,他善待所有人,所有人并没有善待他。那个他做沙发的人呢?那个他让出去的机会呢?他应该不需要吧,活雷锋应该死在20多岁,写成诗颂成歌被人传唱。他死在战场上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小萍呢?在她想起那段美好的舞蹈的时候,在忘记一切的是想起那段,说明她已经原谅了所有,原谅的她自己。
好的作品,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干嘛,并如实表达出中心和情感,能把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传达出来,而后生长在每个人的心底。每个人的土地不一样,长出的果实不一样。都可以,都可以。
看我这篇的中心本来是要说生活处处都是语文,内容应该说如何阅读和理解,但是最后只顾着表达内心那澎湃的情感,所以,我走题了。然而,我理解了一点自己,我发觉了自己一些情感。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