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能说话,但总有说错话的时候,而“说错话”,实则是没有搞清楚“权力的归属”,错误地理解了场景。
“每句话都是权利的游戏”。知道这个理论,是在《好好说话》这本书里,这是奇葩说一众名嘴所实践归纳来的。
结合自身体验,反复的斟酌了一番,确有实效。所以我简单的把书中知识归纳整理出来,可作自己的读书笔记,也可分享给大家。
这里的权力,不是勾心斗角,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它是语言过程里自然形成的关系。
说的人和听的人总会构成某种关系,会存在谁主动,谁被动,谁来争取谁的问题。
说话的终极目的是要影响别人的观念,要影响谁的观念,谁就影响着这场语言游戏里的生杀大权。
那么,怎么判断话语中的权利归属呢?
书中将说话分为五个场景,沟通、说服、谈判、辩论、演讲,也就是五维话术。这五维话术是相辅相成的,在每个场景都可以相互转化。
书中给我们一个好好说话的策略流程:
倾听(收集信息)—判断(权力归属)—思考(应对之策)—表达(语言输出)
这一篇讲沟通。
沟通:权力在流动,沟通偏重于“理解”,目的是体会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诉求。要点是平等,拉平说的人和听的人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
第一点:买时间策略
有没有把话说不完很着急的时候,对方给我们固定的时间,就算长话短说也表达不完我们的心里话。
这时候,就要想法设法为自己争取时间,尽可能的表达完自己。比如这样说,“这件事,如果您不给我时间说清楚,那就是逼着我说谎话了”。等等,可视情况而向对方买时间。
买时间的诀窍是,制造意外,引发好奇,回应主题。
第二点:传递坏消息
无论在职场或是生活中,我们都会作为中间人传递一些坏消息。不说没办法,说了别人会将怨气发泄在我们身上,那如何不招人烦呢?
诀窍:专业不同情、善意不愧疚、陪伴不主动安慰。
专业是在传递过程中要中立客观,不带个人主观意识,向人传达事情并不是我造成的,我只是告诉你而已的一种意识;
传递过程中,加上“我很遗憾”,所表达出的善意并非是愧疚,而是出于人道主义;
“有疑问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这里是在尽陪伴的义务,对方不问,我们不说。
再一个,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难免尴尬,这时,我们可以聊名字,寓意或者家长寄托,名字由来或是典故。也可聊些八卦,但不要涉及隐私。
还一个,如果别人借钱,我们往往都会先说“借多少”,这样就给人一种答应了的感觉,不借也不会问人家借多少对不对,一听金额不想借了,又显得不仁义。
这时候,不要关心金额,而是关心原因。问对方怎么了,在这过程中可寻求个理由拒绝了,比如我在打算买房,买车等。
第三点:人际冲突
两方会有冲突,是因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各执一词各有委屈,人际冲突要预防为主。
这样情况下,要对事不对人,焦点放在“人”身上,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再一个是表达自己,不批判他人。告诉对方,我讲的只是我的感受,并非针对你本人。
比如说,“你知道我这个人太敏感,不过我确实有这感觉。”在指责他人之前除了承认这只是自己的感受外,也要试着用自己的缺点给对方“陪绑”。
第四点:承认自身情绪,应对别人情绪
在自身有情绪的时候,首先是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然后还没到无可救药的时候小幅度释放自己的情绪,给别人提前预告一下,让他对你的情绪有所防备。
别人有情绪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做心里隔离,不要被他所影响,情绪是容易传染的,然后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用同理心去对话。
再一个是道歉有大学问,一定要把责任尽可能的往自己身上揽。
好比古代皇帝的“罪己诏”,皇帝把天灾归于自己的过错,做深刻的反省,这样一来表明皇帝要把事做好的决心愿望,二来笼络人心。
但注意,前提是用于模糊责任地带,为平息他人怒火而做。
第五点:把弱点当成铠甲
人无完人,我们都有弱点,但对待自我的弱点切不要掩盖,容易弄巧成拙,欲盖弥彰。
要主动暴露弱点,用自嘲的方式突显自己的坦然,通过自谦赢得信任。
这样,就把弱点变成了铠甲。比如说,“我在这方面确实不行,还请你多指教”。
另外,幽默的法门是营造气氛,让场合升温沸腾起来。
在讲一个笑话时,注意切勿自己先笑,容易给人扑空破梗。最后注意不要误伤别人,不能让自己的幽默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