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恋情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终结。
在预见了这个结局前,有人挣扎,有人嫉妒,有人逃离,有人另寻寄托。
正如书中所言:“一件事情的开始谁也不会知道。萨拉曾经真的相信结局是在她看到我躺在们下面的躯体时开始的。
她绝不会承认,其实在那之前很久,结局便已经开始了:因为这种或者那种并不充分的理由,我们彼此之间电话打得越来越少;由于意识到爱情行将结束的危险,我开始与她争吵。
我们已经开始看到爱情以后的东西,但是只有我意识到我们是如何被逼到这一步的。
如果那颗炸弹是早一年前落下的话,她是不会发那句誓言的。她会磨破指甲也要把我救出来。”
02
小说一开始,男主人公本德里克斯就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他对于情人离去的耿耿于怀。
他“恨”离他而去的情人萨拉,“恨”光明正大拥有她的丈夫亨利。
甚至,出于对她丈夫的嫉妒、以及对于她离开后的种种臆测,本德里克斯甚至怀着复杂的心态,隐瞒了他自己和萨拉的关系,主动帮助亨利调查萨拉目前的交友状况——他总认为,萨拉既然可以那样轻易熟练地和自己建立亲密关系,她必然也会有其他男人的存在。
他陷入了疯狂的嫉妒。
这种迷恋,让他疑神疑鬼,让他出口伤人,让他们两个人一起心力交瘁。
即使争吵过后依旧抵死缠绵,但内心的不确定依旧如干涸的沙漠没有出口。
“我从来没有像爱你一样地爱过任何人活着任何东西。”萨拉这样说。
但他不相信。
“我们记得过去,我们可以预料将来,我们会怀疑,而她不怀疑。
对她来说,唯一重要的只是此时此刻。照她的说话,永恒不是时间的延续,而是根本没有时间。
有时候,我觉得她的忘情触及了数学上锁定义的那种没有边界、没有宽度、不占空间的奇异的点。
时间又算的了什么呢——所有过去的日子、所有她在一段又一段时间里结识过的别的男人(这个词又用上了),或者所有未来的时日(她会在哪些时日里用同样真成的口吻说同一句话),这些都算得了什么呢?
当我回答她,说我也以同样的方式爱她时,撒谎的人是我,而不是她。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失去对时间的意识:对我来说,现在从来也不在这里,它总是在去年或者在下一个星期。”
03
小说的第三部分是萨拉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的自白。
借萨拉之口,解开了她离他而去的谜底。
作者对于故事的架构能力慢慢展开。要知道,这部小说写于1951年,距今已经67年的历史。但神奇的是,在今天读它,依旧能感受到强烈的共鸣。
也许男女情事,不管存在于哪种时间和地点,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而天才如格雷厄姆-格林,他毫不遮掩地写出了“热恋”和“失恋”中备受煎熬的情景。
请随意感受下,67年前的他们,和67年后的我们,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
“我对自己说,战争期间,信件寄丢的事情总是有的。
每天一大清早,我就听见信件丢进邮箱里时发出的撞击声,但故意躲在楼上不下去,让女房东去替我拿信。
拿到信以后,我也不先看每封信的信封——失望必须推迟,希望则必须尽可能保留得长久一点。
我依次读每一封信,一直读到一叠信的最后,才确信没有萨拉的信。
随后生命便开始枯槁凋萎,直到下午四点钟的邮件送到为止。
而在那之后,就得再熬过整个夜晚。”
04
小说的英文版题目是:The End of the Affair
从单词上就可以发现,这里的“恋情”特指婚外情。
有江湖传言,这是一部类似作者自传的小说。
小说扉页这样写:献给C。
但C是谁?不得而知。
有人说这是作者为了纪念他和一个英国贵族女子的“恋情”——当然,是婚外情。
对方是格雷厄姆-格林狂热的粉丝,读过他所有的小说,并且有一个身为贵族的丈夫。
丈夫在知道妻子的恋情后,因为爱她而忍耐了下来,并在妻子去世后通知了格雷厄姆-格林。
两个悲痛的从未谋面的男人,不得不在这个特殊时刻里尴尬地面对一下彼此的存在了。
那个丈夫告诉格林,“我恨你,忌妒你,同时又得感激你,因为你和你的书让我的妻子度过了很多幸福的时光——我知道她是幸福的,当她从你那里回来的时候,是那么的美丽,而在看到我的时候,又是转眼就那么的黯然无光。”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部小说是为了纪念作者和一位富有的美国农场主妻子――凯瑟琳.沃尔斯顿的恋情,其名字的首字母刚好就是“C”。
小说里借本德里克斯之口,作者直接指责是亨利造成了妻子的出轨。
也借萨拉的日记,侧面描述了她和他丈夫的关系——更类似于亲情的关系。
照顾与被照顾。离开与被离开。
萨拉在日记里写道:“亨利一天没去上班,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请我吃了午饭,然后我们去了国家美术馆。我们早早地吃了晚饭,然后去看戏。
他就像是个到学校来接孩子的家长。而其实呢,他自己就是那个孩子。”
“不管谁同谁结婚,这种事情最后都会停止的。
我们是好朋友。”萨拉只能这样对亨利说。
作者也没有放弃对情人的指责——正是由于本德里克斯对萨拉之爱的怀疑,他在发怒时指责她是“冒牌货、骗子”——这个称谓被萨拉永远地记了下来,并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她总是把我的批评记在心上,而唯有我的赞扬会像雪花一样从她那里滑落。”
不知道当本德里克斯想到这里时,内心是何种感情。
伤心?后悔?怀念?
是否还带有一丝被爱过的满足?
05
小说在结尾部分加入了一些神迹和对宗教的探讨。作者格雷厄姆-格林本人是天主教徒,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融入宗教的成分。但另一方面,他又最反感别人将他视作“天主教作家”。
这位受到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村上春树放心地笑了)的传奇作家,被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作者)备受推崇的作家,在这本小说里,记录了恋情的开始,也记录了恋情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