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品经理 1.0

这篇《什么是产品经理》,将会像一个App一样,不断迭代。不断拷问产品人将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在每个版本中修改Bug,整理需求,增加新功能,测试……甚至重构数据结构。

今年是我个人十分动荡的一年。2月以来就再没专注地写过产品文章。刚工作的时候,许多人跟我讲,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都要在工作实践中习得。后来工作了快两年,又有人跟我讲,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都在工作之外,让我回归生活。

最后,所有跟“为什么”沾边的问题,都又要重新回到哲学的层面。至于“为什么做产品经理”的问题,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回答。这次,我们聊聊什么是产品经理。

这篇是曾经拖稿一个月的文章。源自八月我在团队内部做的一次破冰分享。我想,任何一份工作,我们真正去做之前,最重要的不是沟通,不是方法论,也不是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而是,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不能清晰的定义自己的工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来源于自身的阻力。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不管曾经是否听过,都能认同其重要性。当然,在定义自己的工作之前,可能我们还要定义我们自己。所以这段时间也总在思考许多哲学上的问题,探寻许多事物的本质。

海德格尔曾说:

“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凡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

而就是这些“思想和图谋”,最终左右了我们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变化的,也来自于我们的行动。

一年多前,我曾写过“你为什么做产品经理”。我说“人本身就是产品,身体是硬件,思想是软件。”如今再回头看,又发现每个人的“软件”中,也有前端和后端程序的不同。就像后端程序,早已在系统底层写好,无需用户的直接指令,自动执行。我们的许多行为,也受这些“后台程序”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被每个人的自我所改变,迭代。

所以这篇《什么是产品经理》,将会像一个App(应用程序)一样,不断迭代。不断拷问产品人将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在每个版本中修改Bug,整理需求,增加新功能,测试……甚至重构数据结构。

对于永远追求“实用价值”的人来说,可能这个系列的文章并不适合你。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些文章并不能帮助人们找到一份PM的工作,也不能帮助已经工作的产品汪们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果非要说价值的话,可能在我们理解“产品经理”的本质,我们从何处而来?又将走向哪儿去?这些类似的问题上,带来一些思路或启发。

“也只有产品经理会用韦恩图来定义他们自己了”

Martin Eriksson 用这张图很直观的向我们概括了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即站在用户体验,技术,商业中间的那个角色。换句话说,我们是在三明治中间的那一块,需要面对向上和向下的细致沟通,同时又要在中间进行面向过程的管理和协调。


What is UX,Technology and Business?


如果从上图的角度出发,我们则需要先定义这三个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User Experience

如今用户体验是许多人挂在嘴边的名词,却鲜有人知,这个词是人们对某项服务的一个相对的、主观的、片面的认知描述。我们首先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件事是:用户体验面向的主体,不是某个产品、App、网站,或是设备等人们直接接触的实体,而是我们对用户提供的某项服务。当我们着眼于服务的同时,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目标和方向,将不仅限于某个App页面之间的跳转逻辑,界面的框架和布局,或是某道菜好不好吃,某个物件好不好用等等,更要思考这项服务的整体流程。

之所以说 UE 是相对的、主观的、片面的描述,原因也在此。举个例子,当你去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菜品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是餐厅所提供服务的核心,但当朋友们问起这次吃饭的用户体验如何时,你头脑中浮现的绝不仅是菜品的味道,可能包括的还有,这家餐厅的门面,店面内的布置,桌椅摆放,服务人员的态度、响应时间,菜单设计,看单点单流程,上菜的时间和顺序,其他客人的用餐状态,以及买单和离开时的服务等一系列的体验,构成了你对朋友的回答:好,或不好。

这一系列影响 UE 的因素,都存在于用户脑中,而不仅只在我们作为餐厅运营和管理者的脑中。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如何定义这项服务中的每个关键因素,并围绕着关键点提升 UE ,就体现了你在这方面的专业素养。

Technology

产品经理用不用懂技术?真可以说是我在所有相关社区里遇到的最多的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想到过一个严谨的回答,只能分享一些我的个人经历。

There’s no point defining what to build if you don’t know how it will get built.

我大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引进了中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并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催生了用友、金蝶、东软等国内一些老牌的企业服务公司。我们的课程都包括什么呢?除了正常的大学公共课程,在专业上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信息检索、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

这些课程,在我高考结束后的几天中就已经搜到了,第一感觉就是,WTF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学完大部分课程之后,我的感觉还是,这都是些什么东西?然后决定大学先不念了,出来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干嘛的。

后来的工作中,这些知识的确没有过多的应用上,但着实给了我不少的帮助。

其中最重要的帮助就是信任。

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几乎要与所有项目关系人沟通。所有角色中,与开发人员沟通所消耗的时间,毋庸置疑要占到前三位。

而信任与沟通的关系,如同水和人的关系。PM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迭代频率,就像“水”的质量和流动性,了解的越多,越能帮助彼此理解双方的需求,互相认同。

如果你真想做好一款产品,先去搞懂它是怎么被做出来的再行动吧。

Business

商业于产品经理而言,可能经常被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象限中。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职级体系里,对商业的理解,也多被放在较高职业等级中。包括网络上关于产品经理的各种文章,商业相关的分享,一般描述的也更少,或定义不清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商业是个永远没有终极的东西。商业以资金的增长为目的,通过资本运作,以关系为依托,规避风险为准则。我相信能深刻理解这几点的人,大都在忙着做生意,也在用同样的规则来判断,是否要分享某些东西。

那么我们如何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和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自己去做生意,在实践中习得。如果你也同样在这方面有困惑,推荐你在得到App中订阅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他的观点,让我在个人的财富积累以及对资本的认知上有了很多的新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能想到的方法就只有从自己身上出发,把自己变成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人,让同样在商业上寻找机会的人能更方便的找到你,大家各取所需,也是种不错的方式。

回到工作中,大家经常说的可能不是商业这个词,而是业务,或者业务逻辑。即学会定义你当前所做的事情,在公司整体的业务中处在哪个分支,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能给公司带来怎样的收入,或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去问问团队的Leader,如果觉得Leader的见解有局限,去问问CEO也是不错的选择。相信我,你的老板会很喜欢这样的员工,只看你准备的够不够充分。


产品经理管理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不单是产品新人,也是每个从业者,在公司和产品不同发展阶段中,要经常捶问自己的问题。

你管理的究竟是什么?


在管理外界事务之前,先要管理好的,是自己的能力。

Copyright from BLUES

上图是腾讯PM职级体系中P1—P3的雷达图。当我们定义自己的工作内容时,看看别人如何定义也具有相当的价值。

腾讯的职级是从P1到P7,其中的各项能力可以分为:通用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组织影响力。各个阶段的成长中,也按不同的侧重点发展,最终则达到全满的状态。

我们可以先参考上面的能力模型,试着定位自己的位置,找到缺乏的点,在长期的工作中有意识的积累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关于各项能力的详细描述,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从PM成长体系聊职业规划”)

自我管理之外,产品经理的工作至少涉及如下5个层面的管理:

需求

需求

需求

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了需求二字,所有事情也没了意义。

我们要明确的第一项需求,是一家公司对产品经理的需求,和你对公司的需求。这看似是句正确的废话,却是我们进入任何一家公司前最Base的决策依据。因为产品经理的确是一个即使公司没有这个岗位也能良好运转(至少短期来看)的角色。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正在沉睡中的人。所以在入职之前,朋友、HR、CEO,任何一个能帮你多了解公司业务的人都尽量多聊聊,如果都没有,可以试着作为一个用户,去体验某项业务的整个服务流程,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如果把公司招PM的需求比喻成坑,这坑大概分3种:

1.公司开辟新业务——挖坑

2.某块业务没人负责了——接着挖坑

3.业务做的不够好——换个人继续挖

既然到哪儿都有坑,先看看深浅,哪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再往里跳。

明确公司和PM的需求后,业务需求、产品需求、用户需求便接踵而至。

PM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直接体现在业务上。业务面向的主体很庞杂,可能是用户、客户、企业、合作伙伴,也可能是自己的团队。近几年吵得很热的 B2B , B2C , O2O 还有最近刚起来的 C2M 等模式,本质上描述的就是企业和其业务主体之间的关系,或不同业务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满足你所负责业务上的多方需求,实现业务的增长,将成为你工作的核心。

业务、产品、用户三者的需求,是有机的整体,从来都不能割裂来看。满足产品和用户的需求,是业务增长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不是产品,本质上是服务。我们常说的产品功能,本质上是服务具有的特性。

你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服务?

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

服务具有的特性是否能在特定的场景下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

这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做产品时要不断问自己的永恒问题。


限制

能从Leader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未来才有可能成为Leader。优秀PM身上最让人渴求的能力,就是“让事情发生”的能力,谜一样的能力。限制,孕育了这种能力。

不论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无时无刻都活在各种限制之中。久而久之,多数人选择臣服于限制。而PM则是在限制里找突破口的角色。就像我们在画原型时,第一步,是在白纸上画一个框,接着是无尽的框。

对限制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种融资。你的Leader,是你融资的对象。当你有了新的产品构想,想让它最后发生,必须要其他人的帮助。你需要什么帮助?如何获取这些帮助?获取后又怎样在限定的时间和资源下完成?

这三个问题是管理限制时,PM要面对的永恒问题。

态度,勇敢,不怕冲突,是我觉得最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特质。一个人的态度的确会影响别人,这跟职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没有影响力的人,只能任由别人的态度影响自己。而在和 CEO 拍桌子,跟客户叫板上,我始终是不遗余力的。当然,没脑子的叫板不是勇敢,是鲁莽。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你要得到什么,就一定得放弃什么。要求别人也得放弃什么时,就会起冲突。不怕冲突,是你对立场的坚定,而你的立场,体现了你的价值。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群里看到一些“老好人”抱怨,做XX怎么这么难。


沟通

沟通本身就是个永恒的话题。这里我们只谈工作中的沟通管理。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工作中需要沟通的对象有哪些?”先别急着回答,想三分钟再看。

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一致:与上级沟通,与用户沟通,与同事(开发、设计、运营等)沟通,与客户沟通,还有跨部门沟通。

这些分别对应着向上、向下、对内、对外、平行 5个维度的沟通。每一个展开说,都有许多技巧和例子。但今天想说的,不在这5个维度。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沟通,是和自己的沟通,先过自己这关。我的一位老师曾说,一个人能拿出来的,就是他能做到最好的。在沟通层面,也是如此,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定格在那一时刻。所以,永远不要说没经过准备的话。

“准备”和“说”的过程,就是管理沟通的过程。包括至少三个要素:

1.明确沟通的目标

2.沟通所需的素材

3.就目标达成共识

沟通的目标,意味着一系列的行动,并最终达成一个明确的,双方可达成共识的结果。就像我们接到个新项目后,要将其复杂的需求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分发给每个能解决小块问题的人,在各个部分都解决后,再重新组合成一个复杂整体,以解决项目的需求。在沟通中,所有的行动和结果都是双向的,简单讲就是:我知道你明确了XX,你也知道我明确了XX。XX就是你沟通的目标、行动和结果。

依然是,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沟通时,对方的态度和意愿,对达成共识有着关键影响。虽然也有些事大家不得不做,但至少我们都占用了彼此的时间,就值得重视。对于任何你觉得沟通时可能会用到的素材,无一例外的都要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典故,引用名言,过往的案例,共同的经历,合理的比喻、暗喻、演绎、推理等等。准备的越充分,沟通时越有自信,越容易让对方理解你的表达。过去一年中,和我总监的撕逼是最让我挫败和成长的地方,我出的每一版产品构想,总能被合理的驳回返工,而且只要我说一句,总监那里至少十句话等着我辩论。这背后和年龄、工作年限并无必然联系,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逻辑的缜密以及对人心理的窥探。这种本领,读书做事都学不来,只能靠不断的沟通,思考,总结习得。

当然,很多时候沉默也是一种选择,但要适度。否则可能造成下图的情况:

我也觉得挺有意思,很多事有时候就是这么巧,恰恰漏掉了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所说的达成共识,就是消除类似的歧义,让双方在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上都互相明确。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反馈。A表达完后需要B的反馈,B反馈后A也要给出回应,有疑问一定提出来,没有则要表达出“我知道你知道了”以示达成共识。


目标

起初构思整篇文章架构时,想把“目标”放在“沟通”前面来着,觉得不妥,又放在了后面。

不妥的原因是,当我们明确了需求和限制,争取到足够资源后,需要在沟通中做出妥协和平衡。因为这个目标不是你的,而是整个团队的。过程中一定是沟通确认,再沟通再确认,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可行的,团队成员都认同的目标。

对目标的管理,就是对事件结果的管理。上面也提到,当我们接到新项目时,需要对其复杂的需求进行解构和重构,面向的是每一个执行中的细节,即每一件事,都要有结果。

目标是结果而非过程

目标是结果而非过程

目标是结果而非过程

什么是结果?当一件事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是否合格的标准时,它最终才可能以结果的形式呈现。没有标准的事件始终只是过程,在工作中不具有现实意义。

(标准面向的是事件执行前、中、后的条件判定。其中有些是既定的规则或常识,无需过多强调,有的则是仍需要沟通确认,再沟通再确认的。)


决策

A fork in the road


每个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在最初做决策时面临的选择都很简单:To be or not to be

随着工作的开展,团队的信任,越来越多的责任会加在我们肩上,我们做事要考虑的层次,切入点,关系人等各个维度的问题将接踵而至,此时我们面临的决策问题,更像是下面这张图:


当我们讨论决策的问题时,本质上说的是价值取向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做什么?简单讲,就是基于自己能控制的资源,在相对正确的方向上,选价值最大的事情做。

每个人都知道该做最有价值的事,问题在于如何判断最大的价值。没谁敢说自己的决策一定是正确的,也没谁敢说自己选的的方向就一定能成事儿。这个很难,非一般的难。

在下面三点上,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全局观

一叶障目,百叶障天

全局观这个概念很抽象,抽象到几乎每个老板给员工打鸡血的时候都会用到。他们总会跟员工讲,你们要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站在Leader的角度看问题,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提高一个层次,就能理解XXX。在我看来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当一个老板说出这样的话时,本身就没有站在员工的层面思考,如果员工每天晚上都来不及回家和家人吃顿饭,周末加班都不能出去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手头的事情都没搞完,哪有空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俗讲,全局观就是站在所有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这个角度理解,对全局观的思考,就不是自上而下,意味着作为一个Leader,要从团队中每个人具体所做的事开始,到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团队发展的整体目标,自下而上的思考全局问题。

举个例子,从PM自身的角度思考,一定是想用最快的时间,把所有新的、有价值的、能解决用户需求的功能都加上,让产品正向的发展迭代。从开发的角度思考,人家做一个功能要考虑的,是技术上的价值,这功能在现有的架构上如何添加,与其它功能怎样结合,后台需要新增哪些字段,服务器端怎么做负载均衡,甚至数据库是否要重新分表等等。而从设计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怎样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才能满足对应的需求,在交互上如何设计用户的操作行为等等。

此时,站在全局观思考的Leader,要在每个人的手头忙活的事儿之上,权衡当前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做取舍、平衡,选择相对正确的方向,带着团队把事儿干成。


时机

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情。永远都要有个清单,把事情做优先级排序。有很多方法帮我们做这样的分类,比如按事情重要和紧急的程度画个坐标轴,在四个象限对应的做事务管理。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看起来重要和真的重要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判断一件事重要或紧急的关键因素,时刻影响着我们对时机的判断。

就像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时, 算法会将我们输入的关键字按语义、词性,在句中的结构等要素进行拆分,在数据库中匹配最可能与关键字相关的网站依次排序展现。同样的,一件事给到我们,我们也会按 5W1H ,SMART 等类似的原则去分析,做决策。但这远远不够。

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先做,快速试错,多总结。实践多了,对时机的把握会逐渐提升。


积累

没有立竿见影的努力,也没有全然无用的经历。我们做事情是不是有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做产品的时候,经常做个迭代方案,团队集中精力做一阵就上线了,事后发现效果不错,这事儿就结束了,效果不好,也大都找不到原因。不论效果好不好,这个方案给整个团队带来的价值,其实都没有积累下来。

后来把自己做的每一版原型,测的每一个Bug,改的每一个需求,ASO的优化,数据分析,用户访谈等等涉及到我工作的每一件能记录下来的东西,都以不同形式存在了我的硬盘里,在之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这些数据都着实帮了不少忙。

有效的总结归纳,对问题有清晰完整的认识,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体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我一直觉得人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笔财富,就连自己被骗的经历,我都有个文件夹专门存着,分析他们的角色关系、业务逻辑、骗术技巧,时间久了,也挺有意思。

其实这篇文章上述的每个观点,都需要积累,也来源于积累,也正在被积累。我反复写了许多次,中间也被各种事情打断了许多次,我也不知道这些是否正确,只不过是我工作快两年以来的积累而已。也或许像许多人总说的那句,我说的都是错的。但我想只要有人看到这篇,能从其中的某个句子中获得些许启发,明白些之前未曾懂得的道理,也就值得。


尾声

我们总以为会有一种可以套用在一切情况中的套路,足以让我们在任何实际的工作情况中游刃有余。

实际上人生永远不会如此。

在我们向前走的同时,别忘了还要向左看向右看向后看。我想因为我的存在,能让一些人看到身边左右不曾发现的风景,看到后面匆忙中定格的路,便有了些价值。人生无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懂得些道理。如若只顾着自己向前,那再有趣的人也会错过,再多的道理,也不会懂得。

我们都在平坦的道路上,曲折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