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 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 最后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是《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也是我认为全书的精华所在。掌握了这四个要素,并能够熟练应用到日常的沟通中,就能够真正掌握有效沟通的精髓。
举一个我自己亲身体验的例子。
小时候我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有一次我父亲回家,奶奶让我一起去村口接他。由于小时候和父亲接触时间很少,其实内心里我很怕他,那时候心里纠结扭捏着,就没有一起去,只是在门口等他回来。
那时候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对别的事情我都记不清了,唯独记得我父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懒,我回来都不去接我。”这不是一句调侃,在我看来就是严重的责怪,对我的一种否定。我本就是一个对言语敏感,对别人看法在意的孩子,以至于过去这么久,依然记忆犹新。
父亲其实并没有恶意,但言语措辞的不恰当,让语言成为一把利刃,插在对方的心口,久久不能修复。从这个角度来看,和暴力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看,我父亲的这句话除了传递他的不满,以及加深我对他的误解和害怕,并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假如我是一位父亲,遇到同样的情况,用非暴力沟通的原则,采取下面的措辞对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影响他人,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这么久没有回家,你都没有出来迎接我(阐述事实),其实我心里挺难过,挺失望的(表达感受)。因为我希望你是喜欢我,对我回家这件事很重视的。快来帮我拿行李,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吧。你下次要记得来接我哦!
应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表达的实质内容其实是一致的,但给对方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对方听到后,就能够立马理解你的情绪,你产生情绪的原因,并且知道下次应该怎么做了。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你的表达太肉麻,太不接地气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根本不会这样说话。
确实,中国人大多很含蓄,哪怕有满腔深情,也很难直接表达出来。就是这样不直接沟通,导致我们会很容易累积误解。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不一定要按照这样的表达方式,你只需要将四要素(事实+感受+原因+期待行动)如实说出来,就能从中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传达正确的感受给到对方,开启良好的沟通。
如果你喜欢深入学习如何与人沟通,推荐深入阅读这本经典——《非暴力沟通》。
前一篇文章:不用挤地铁上班是一种什么体验?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3/365,每一天都是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