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内容简介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读而思
很多人知道小说的主人公徒步87天,行程627里,为了给老同事奎妮一个活下去的信念。但是看完本书,我看到的却是关于救赎、关于释怀的故事。哈罗德用身体进行着对好友生命的祈祷,无形中也用心灵完成了与家人的和解。在寻找本市最后一个邮筒的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加油站女孩,她说:“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去接触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事情。” 这两句话明面上是对哈罗德拯救奎妮的鼓励,实则是对他在朝圣途中与家人和解的昭示。
1、与父母的和解
年轻的母亲早早嫁了人,父亲战前是个好丈夫,回来之后就变得性格孤僻暴躁,成了酒鬼。哈罗德的出生也成了年轻母亲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学会了以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来安身立命。所以哈罗德虽然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父亲不喜欢他吃东西发出的声音,甚至在哈罗德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母亲离家出走以后,家里的阿姨换了一个又一个,那时他总是一动不动的趴在床上,想着是不是自己越不动,越有机会死去。哈罗德刚满16岁,就被父亲赶出家门,从此开始独立生活。小时候父亲跟自己的种种不快,现在都像印在脑海里总是忘不掉。对于离家出走的母亲,哈罗德从来没有跟妻子提过。但是他脑海里也有跟母亲温馨的场景,比如他在家扮父亲的样子逗母亲乐,母亲清脆的笑声响彻整个房间。父亲老年痴呆之后,莫琳联系了一家疗养院把父亲安顿好,哈罗德也很少去看他,直到父亲去世。
虽然父母已经不在,关于过去的童年也无法弥补,但是敢于去正视和他们的关系,并试图去理解,这让哈罗德多少有些安慰。
2、与孩子的和解
儿子曾经是他们的骄傲,聪明、兴趣广泛,但是就在哈佛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并一度患有抑郁症,对药物和酒精上瘾,年轻的他在一次服药醉酒之后自杀身亡。是哈罗德把他从院子里抱进屋里,这个场景一直在他脑子里闪现,无法忘怀。哈罗德一辈子低头,避免与别人冲突,而儿子却总是下定决心和他斗一斗。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当戴维终于永远地拒绝了他们的照顾,他们不得不艰难地去适应。
关于儿子戴维的回忆有这么几个画面:第一个是戴维6岁时在海里差点被淹的画面。戴维六岁的时候跟他们到班特姆玩,戴维在海里越游越远,妻子莫琳越喊,儿子的身影越小。哈罗德跟着莫琳来到水边,停下来解鞋带,正要把鞋脱下来,一个海上巡逻员边跑边脱掉身上的T恤,冲进海里把戴维救了回来。之后莫琳一直责怪哈罗德:“为什么当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你还停下来解鞋带?”。后来哈罗德自己分析,解鞋带,是因为害怕用过所有借口以后,最终还是没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多年以后,儿子被问起为什么在海滩不停下来,却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已经出大麻烦了,就这么待着好像比回来容易一点。”他唯一的儿子,冲到海里寻求解脱,然后多年以后叫他走开。这个时候,儿子抑郁的特质已经显露出来,但是身为父亲,却没有给儿子及时的关爱。第二个是戴维一直想养一只小狗,他们却不让养的画面。在哈罗德朝圣的途中,遇到一个跟儿子差不多大的男孩和一条小狗,哈罗德带着小狗和小男孩,仿佛了结了一个心愿。第三个是莫琳与儿子非常亲近,儿子却与自己非常疏远的画面。父子之间的情分越来越淡,甚至戴维对着父亲就没法好好吃饭,而莫琳与儿子的亲近,似乎让儿子跟自己更疏远。第四个是儿子第一天上学不想去却没有得到安慰的画面。小戴维没有眼泪,也没有死死抓住爸爸的裤脚。哈罗德很想安慰他“是的,生活就是充满了令人恐惧的未知”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者不说话直接将戴维揽入怀中。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他童年渴望得到父亲的拥抱也没有给同样渴望拥抱的儿子。
通过戴维对儿子的态度,我看到了父母对哈罗德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仿佛让哈罗德成了父母那样的人,他抗拒,但又无能为力。同时,如果他的母亲不离家出走,给他相对幸福的童年,我想他的性格会完整很多。所以,一个家庭中,母亲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女性要注意这一点。哈罗德对于儿子的离去和妻子在儿子离开后对自己的漠然,一直是他的心病,他愧疚、自责,所以也很难开心起来。但是通过这一次徒步,他看到了更多复杂的人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他也开始慢慢原谅自己,不再纠结回不到的过去。
3、与妻子的和解
妻子总是抱怨自己,抱怨哈罗德在儿子小时候没有抱过儿子,抱怨哈罗德跟奎妮亲近。儿子去世之后,妻子变得寡言,甚至搬出来单住,每天都把儿子的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仿佛儿子明天就会回来。在哈罗德告诉他自己将要徒步去贝克里的时候,莫琳说:“你不可能治好别人的癌症,除非你是个医生,而且你连切个面包都会弄的一团糟。都已经65岁了,平时走的最远的路也就是去取车而已。”可是说这话的莫琳,在刚结婚时,可是美若天仙的人儿啊。那时的莫琳会在裙子扣眼里插一簇小花或者秋天的黄叶,如果裙子没有纽扣,就会将小花穿过头发,让花瓣落在秀发之间。戴维还没出生时,她在院子里种满蔬菜,每天都在酿酒厂前面那个拐角等哈罗德下班,他们一起散步回家,有时会在海边停下来,在码头看那些小船。她用坏床垫拆出来的布做窗帘,剩下的料子还会给自己裁一条裙子。她会去图书馆找新菜谱,做砂锅,咖喱,还有意大利面。他们在院子里喝着姜味的啤酒,看着头上的星星,他闭上眼睛,仿佛能闻到她身上传来的甜甜的香气。
两人的冲突主要是因为儿子。男人对于初为人父会有负担心理,而女人身上的母性来的特别自然,仿佛一直以来都有另外一个女人在她身体里等着,随时准备出现。在戴维婴儿时,莫琳把他裹得严严实实给哈罗德抱,哈罗德说婴儿最喜欢妈妈抱,当时莫琳听了还微笑着把头靠在哈罗德肩上,而多年以后又成为她愤恨埋怨他的源头:“你连抱都没抱过他!他整个小时候你几乎都没怎么碰过他!”在莫琳怀着戴维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但是那时她还愿意相信他,相信哈罗德可以给她一切她想要的东西,但是现在他明白了,是“父亲”这个身份成了他最大的考验,也促成了他的失败。儿子不幸去世之后,两人之间培育了二十年的沉默与距离已经太深太远,连老生常谈都感觉空洞,直指人心。两个灵魂之间的裂缝好像无法弥补。
在哈罗德徒步这段时间,莫琳也在反省自己,从对哈罗德抱怨变成想念,从反对到支持,最后是happy ending,两人在贝克里的海边再次牵起对方的手。
和解,不是低头,不是求饶,不是卑微,而是宽容,是放下,是释怀。表面看似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诸多的黑暗与磨难。你我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