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的正经目的地是无锡。扬州到无锡不通铁路,要坐火车,还得先坐公交返回镇江。去镇江的公交站在哪里?用导航一查,就在我所在的地方一一瘦西湖站。
啊,瘦西湖,我总算到"站"了。
镇江公交车的后屁股有一行标识,是米芾体,很可爱。镇江人还算没有数典忘祖。
首先是校名的题字,笔画瘦劲,变化丰富,至少也该是沈鹏以上的国手题的吧。
这所学校创办于1907年,应该叫清末民初。听说国外的名校动辄几百年上千年历史,中国除了几座书院和明清国子监外,校史在百年以上的学校很少,原因可能与我国教育从来都是政治的婢女有关。
老校新建,又在富甲天下的无锡,其设施之高大上自不待言。比如室内游泳馆、击剑馆、室内田径场,别说中学,很多大学都没有。
一所学校要上档次,不光靠银子,更要靠文化视野与情怀。比如此校所在地出现过一个显赫的教育家族一一胡氏家族,这个家族出了三个博士,都是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科学的奠基者,被誉为"胡氏三杰",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科学史上都赫赫有名。于是,学校便将他们的事迹和著述用展板展柜加以呈现。
还把学校的科学馆命名为"胡氏三杰自然科学实验中心"。
读过心理学名著《意念力》的人知道里边讲过一个"吸子模式",这里的人似乎深通此道!
这种高能量的"吸子模式"在这所学校随处都有呈现。比如他们图书馆二楼的国学馆墙上,就有对本地著名学者冯其庸的系统介绍。
冯其庸是"红学"大家,凡对《红楼梦》有点了解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上大学,听过他的"红学"讲座。下面是他研究过的红楼梦手抄本和他主编的"脂批本"
冯其庸是无锡人。他在学界的知名度或许仅次于另一位无锡人钱钟书。所谓"江南国学实验班"就是冯其庸与这所学校联办的,冯老亲自题的签,牛吧!当锡中的学子了解了冯其庸与母校的关系,会不会联想到自己呢?吸子模式:有关系就会被吸引,进而同频共振。如果再"共振″出若干冯其庸级别的学子,谁说没有可能呢?
冯其庸的文笔、书法都非常好,从这篇《锡州大楼赋》中可窥一斑。
在展板上,我竟然邂逅了雍正的手迹。
这是雍正皇帝批给曹雪芹的叔父曹頫的手诏,主子训奴才,全用白话,直说就是: 听话,别乱跑; 不然,咥死你!婆婆妈妈唠里唠叨,像个更年期的妇女。好玩吧。
我们知道,雍正五年,曹家就被这位"抄家皇帝"给抄了。对于少年曹雪芹来说,那体验一点儿也不好玩。但平心而论,雍正的字还是写得不错的。
图书馆一楼大厅立着若干陶柱,把一部《学记》书于其上,洋洋洒洒,颇有气势。
馆门口塑一人,正襟危坐,面前一桌,摆着《四部备要》。晚上听该校唐校长报告才知道,这是本校的一位图书管理员,文革时红卫兵要烧毁馆藏图书,面对汹汹而至的造反者,这位校工操起一把裁纸的镰刀,说,今天谁敢烧书我就干死他!
全赖他的挺身而出,馆藏的许多珍贵图书才得以保全,其中包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万有文库》《四部备要》等,现在这些版本珍贵的典籍已成镇馆之宝……
对豁出命来保护图书的校工致敬!
对为这样的校工塑像的学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