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在自己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让自己的女儿放弃清华附小,选了另外一所小学。
文章节选:
“有很多好学校,为学生安排得如此之好,以至于他们相信:「我只是碰巧在这样的环境里,碰巧受到了最好的教育,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是」。我在最好的大学做心理咨询,绝大多数来访的学生都是公立教育下的佼佼者。而他们在咨询中提出的困境,常常让我感到一种与年龄不匹配的软弱:「我中学的知识基础不如别人好,但是大学老师不体谅」,「这不是我喜欢的专业,我是被调剂来的」,或者是「室友每天晚上开黑,害我看不进书」,甚至「父母老限制我」。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跟你说过,中国过去有一个时代,那时候的女性抱怨她们的人生,会说「谁叫我遇不上一个好男人」。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有时我觉得这种阴影还存在于今天。不只是女性,不只在婚姻里。
写这封信的时间,我在给Momself的几门课程做顾问。写课的人源源不断地收集来各种各样的「痛点」:下属不好用,怎么办?同事老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怎么办?想要推进工作,搭档不配合,怎么办?别人跟我意见不一致,他们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老公不做家务,怎么才能让他接受分工……
一位女性,已经做到了公司的高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公婆在家闹脾气,拿孩子撒火。她看着孩子惊吓的眼神,又愤怒又心疼,打电话跟老公告状,夫妻抱头痛哭。哭完之后老公说:我怎么就遇不到情绪正常的父母啊?
她说:我怎么就遇不到敢反抗的老公啊?
人人都是「受害者」。我向写课的人再三确认,他们说这实实在在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已经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优越的社会地位,却还在作为「受害者」而苦恼着。我说,那他们需要学习的不是方法,首先是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从小就开始了。自己为自己负责。”
今天老妈给我发微信,又说哪个邻居为我没有男盆友发愁,觉得我到老就可怜了,不能再耽误了。
我在工作的时间,我妈发的这个微信,说明她自己也很焦虑。
弄得我也有点烦,觉得这些邻居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不能少管点别人的事。很烦。能不能懂事一点,没事不要说别人。
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就想明白了一点,不能把自己当受害者角色。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既然选择成大龄剩女,就得承受别人的眼光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