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接了一个咨询,让我想起了很多。
这位女士,对家人的要求可谓是苛刻。比如:她希望老公能够出人头地,于是不允许老公有任何的爱好,必须学习,努力考公务员,让那些瞧不起她的人看一看;爸爸帮她装修房子,爸爸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爸爸不尊重自己,于是和爸爸吵了一架;婆婆帮忙照看孩子,还负责做饭,但是刷碗的时候,总是刷不干净,她很生气……总之,她各种生气。
她还有一个特点:自己做过的好的事情,总能记住,同时别人做的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也总是念念不忘。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曾经对你们那么好,你们却这样对待我,这不公平。
有一次,她跟我说:婆婆太能装了,本来和妈妈说好,轮流照看孩子的,可是轮到婆婆的时候,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迟两天过来。可是嘴上却还在说着:她愿意照看孩子,她爱这个孩子,这种行为真是让人恶心。
到现在,她和家人的关系一团糟。老公要和她离婚,婆婆很少和她说话,就连爸妈也不站在她这一边。现在的她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婆婆不来,很明显呀,她不想来,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想法的呢?
她:她不想来可以说呀,为什么还要给自己的脸上贴金,说多么爱我们呢?如果她直接说,我会理解的。
我:人与人之间是有一层遮羞布的,明知道人家不想来,却装作不知道,非要人家把遮羞布撕下来才过瘾,我很好奇,您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她不再说话。但我相信,这句话对她起了作用。
过了两天,她主动跟我联系,跟我分享在听到“遮羞布”这个词的时候的心理感受,想到了自己的很多行为模式,好像都是要把别人的“遮羞布”撕开,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为什么成为了这样一个人?
当然,在我的慢慢引导下,她才意识到,原来,问题就出在“装”这个字上,正是因为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在装,所以对别人的装就感觉特别不舒服,表达这种不舒服的方式,就是要把别人的装撕开,露出来丑陋的一面。而根本的心理动机,便是对自己装的束缚的极大不满。
这里便牵扯到李克富老师文中提到的装的三个层面:真装――不装――假装
对于这三个层面的装,我深有体会。
以前,对于很多事情的反应,我是装的,但那是真装,是我意识不到的装,用许又新老师的话说:真装是“相对地不随意的”,其目标是缓解精神痛苦,也是处理心理冲突的手段,动力心理学因为这是自我的一种功能,便将真装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
简单说,真装就是为了避免痛苦而做出的无意识的防御,这种防御方式很有可能是投射:我自己身上的问题看成是别人的问题,或者是对别人同样的问题特别愤怒,来发泄对自己的攻击。
想当年,我在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上,就是“真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不敢表露出来,只是无意识压抑到心底,但同时又会有很多委屈。我一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有一天,我的肚子撑不下这些委屈的时候,就开始爆发了,于是矛盾一下子升级,一旦冲破那些惯用的防御机制,自己原来的面貌就展露出来,丑态毕尽,再也装不下去了。
当然,从我意识到我一直在装后,我的生活就发生了转变,我不想再这么装下去了。既然有愤怒,那就把愤怒拿出来,看看这个愤怒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是我丑陋的一面,还是别人的问题?如果是自己太丑陋了,那么意识到了就要努力去改变,让自己人性中的那些恶少一点冒出来,而如果是别人的问题,我们就更不用愤怒了,我们只要守住初心就好了。
扒掉自己装的过程是不容易的。就好像是蜕变一样,让自己愿意去接纳很多美好的不美好的东西,还得心甘情愿去接纳,还得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接纳。这并不容易,但这是必备的一个阶段,说白了,这是一个受虐的过程。
慢慢地,我适应了受虐,也完成了从“装”到“不装”的转变。
我曾经一度认为,我的人生完成了蜕变,这就完事了,然而我发现,人生完全做到“不装”,也是不行的。
比如,有段时间,我特别在乎自己的感受,别人要求我做的事情,只要是我觉得勉强的,都会直接拒绝。那个时候,我非常认可的一句话就是:拒绝别人是一种能力。本着这一准则,我在自己的世界,潇洒的转了一圈,凭他谁谁谁,都不管。
可是有一天,我碰壁了。我遇到了一个和我一样的老师。
有一次,我请求一位心理学界的朋友帮助我,结果被她断然拒绝了,她觉得这件事情违背她的求真原则。我当时真的很受伤。那件事情,对她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是举手之劳,而我其他的同学,很乐意接受了我的请求。
这个老师这种拒绝的力量,让我反思了很多,老师的“不装”,真的就是那么正确吗?我之前所认为的“不装”,也真的就是对的吗?反思良久,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人呀,还是得“装”,不过这种装,是真正的“假装”。
许又新老师说,“假装”是完全随意甚至是积极主动的,如从事文娱体育活动没什么区别,完全属于个人的“应对风格”。
这又让我想起了李克富老师。我问自己:如果我的这个请求是发送给李老师的,李老师会怎么处理呢?最后,经过我的仔细分析,我得出了结论:李老师会帮助我的,虽然李老师也可能会有一点不愿意,但是他会接受的,因为他是一个会“装”的人。会装的人是知道自己不太愿意,但是还是会说服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人。
这就是一个老师的高明之处。已经完成了从“真装”到“不装”,再由“不装”到“假装”的过程。心里敬佩感油然而生。
如今,我也时常假装。比如:需要的时候,我总会真诚地去表扬老公,心里竟然没有半分的不适,反而把自己都说感动了。(请允许我卑鄙地笑一下),有时候,我并不是非常情愿做一件事情,当我意识到,这只是自己的不情愿而已的时候,我还是会说服自己去做的,因为很多事情,我必须装。(请允许我再一次卑鄙地自嘲一下)。
但是我知道,我修炼的火候还不到,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把自身“真装”的那一部分识别出来,完成到不装,到假装的转变。
我的那位女性来访者也是如此:什么时候完成了转变,什么时候问题也就解决了。或许刚开始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真装”,也就开始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