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有离开过我家,上的是村里的小学,考的是镇里的中学,班里的同学只要说姓氏就可以判断出他(她)住在哪个位置,比百度地图还要准确。所以,但凡有从大城市转校的学生,大家都和他们争先恐后成为朋友,好打听一番外面大城市的模样,当听到城市里有六十几层的高楼,有在高空云游的飞机,有游乐场等等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时,脑海里就会有无线畅想,幻想有天自己可以站在那栋高楼的顶层看星星,坐在飞机上大喊,这一切的想象加上老师的鸡血鼓动,坐在高三的教室就像是注入了持久的兴奋剂,熬过了高考倒数365天,终于拿到了踏上大城市的光荣车票,也就此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
坦白说,离开刹那没有感伤,更多的是激动和兴奋,毕竟迎接自己的将是一个幻想了许久的地方,就像即将得到一个期待了多年的奖品,心中涌动的是幸福。而身后渐渐远去的家,也终于有了如释重负的轻松。
想起第一次来到大城市,虽不至于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夸张,但对于高楼大厦,霓虹夜景,车水马龙有了第一次直接的感受,繁华热闹无比,交通比家乡方便,房子比家乡大气,就连路上的行人走起路来都比家乡要精神抖擞,穿的衣服更是潮流有范,那时城市就像是一个高高的巨人,占尽了无数优势,而家乡就像藏在自己身后的矮子,毫无可比之处,更有些让人羞于启齿。
我曾一度以自己在大城市读书工作而自视甚高,回家看见那些在村里除着草,翻着泥土的人感到同情,为他们不能去大城市看看奋斗一把而感到遗憾。
可是,当村里渐渐变成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的留守之地;当同学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发生意外,亲人好友找不到他身在何处;当春运来临为得到一张回家机票抢得头破血流;当远在他乡的父母身体不舒服只能在电话一头安慰时……我开始困惑,世界那么大,我们走了那么久,却把家遗忘在了角落。
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却永远又到不了远方的“漂”一族,因为没有根,到哪都安定不下来。谁不曾相信自己可以只身一人闯荡,可是看到灯火阑珊也难免泪流,身后的那个家乡,就像夜晚出现的影子,从不说话但不曾离开。正如蔡崇达所说的那样,他穿戴着这个世界最发达地区的东西,肉身却不得不安放于落后似乎有几十年之久的乡下。
所以,当我们看见城市的风光无限时,会想起家乡那片蓝的醉人的自然天空,当看见车水马龙时,会怀念那条石头砌成的小道,夏天光着脚丫踩上去冰凉透顶,当看见紧闭的高楼时,更会想起那错落不一的楼房,开着窗,敞着门,有说有笑。
我们走过那里的每一条小路,听过那里的每一句话,我们曾在那里欢笑,曾在那里哭泣,却唯独忘记曾在那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