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式对我们的影响
陈老师说,人好比一部复杂的机器,行为是机器输出的结果,而心智模式就是驱动机器的底层程序。除了行为的改变,还离不开心智模式的有效运转。也就是说行为产生结果,而心智模式帮我们选择对应的行动。
古希腊哲学家 爱比克泰德 提到: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关于它们的意见所困扰。意思是影响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怎样去想它。就好比遇到困难你是乐观对待还是痛苦的抱怨,是紧盯着没有钥匙的锁头,还是去其他地方想办法。人与人最大的区别貌似就是心智成熟的区别,有些事在某些人眼里不值得一提,而到了有些人哪儿成了天大的事。为何在你眼里有半块面包很开心,而我却觉得才只有半块面包,感觉很沮丧?因为心智的运转模式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甚至不夸张的说你们身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所以心智模式对我们很重要,它决定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或是如何去追求成功与幸福,以及该如何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的评价。换句话说自我的发展就是心智模式的成熟与进化!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比较积极主动,防御型比较消极懈怠。这两种心智模型在心理学理论叫做“自我决定论”。而此理论认为,推动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有三个因素:安全感、自主性、胜任感。
好的原生家庭往往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我们对自然世界发展出好奇、探索的本能,这种本能是自主自发的,而不是为了得到他人或父母的评价。有了自主性,遇到困难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把遇到的难题当做是对自己的挑战,这个过程使自己不断的成长,越发的自信,这种胜任感会去不断的激发自己去寻找新的挑战,从而形成一种正向循环,这就是典型的心智成长型思维。
反之,父母过多的控制,经常以指责和不太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把父母的态度当做唯一的标准,害怕自己做不好会得到父母嫌弃的眼神,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从此他(她)再也不敢轻易探索未知的世界,他(她)害怕困难,害怕犯错,想方设法的减小自己的活动空间,来获取所谓的“安全感”。他(她)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但不是自主自发的,只是为了获取父母的认可和他人称赞的目光,任何人的一点点批评都会让他(她)焦虑和痛苦。
说到这里,泪水在眼珠子里打转儿,感觉就像是在说自己一样,从小就被母亲贴上了顺从、听话的标签,母亲很要强且严厉,只要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做了一些在她眼里很出格但又无伤大雅的事情,就会一顿骂或是一顿打。还经常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啥都不如别人家孩子。所以我从小就很缺乏安全感,害怕做错事被骂被罚,最后索性干脆就不做,要做也是被逼无奈或是为了图表现,根本没有所谓的自主能力和探索世界的好奇。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遇到挫折会无比的焦虑痛苦,更不敢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整个一典型的防御型思维!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被陈老师的这堂课戳中了内心埋藏多年的痛楚,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挖陈年旧事一味的责怪父母,我只是觉得父母自身的认知很重要,你的三观决定孩子的未来,对孩子来说如果一味的控制、强迫,把自己的认为的好强加在孩子身上,那就扼杀了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让他们成为表现型人格,从而阻碍了自我的发展。
是的,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出身,也不能避免原生家庭对我们“无形的伤害”,但我们终究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心智的发展,最终打破内心的禁锢,突破现有的心理屏障。我很庆幸自己早已清醒,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不念过去,不惧将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课程金句与你分享:
1. 成长型的心智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世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它是人类的智慧之光。
2 .在行动上,我们要改变世界,可是在思维上,我们要让世界改变我们。不是变得简单,而是变得深刻而复杂。这就是自我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