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十块钱买到的可能是别人一生的心血,还有几件事比这更值”,“阅读”是我最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三个月我读的课外书籍比我过去那么多年读的都要多,因为过去只是在一味地碎片化阅读,很少读完一整本书,这三个月读完了20多本书(虽然和爱读书的人比太少了,但和过去的自己相比就太多了),对于阅读有了自己一点的感悟。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不想说太多梦想、内涵之类的话语,无论带有功利心还是兴趣阅读,都是很好的一个习惯,但敢肯定没有阅读习惯在未来不可能走远,大家会注意到越是优秀的人越会重视阅读。
在这个浮躁、节奏接近光速的社会,人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想静下心来读书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读书的效果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来,而人们都渴望去做那些马上就有收获的事情。人们总想等忙完这段时间再去读书,但这几乎不可能,第一,你永远忙不完;第二,等你忙完了,你更不会读书,因为那时会有许多比读书更有诱惑多事情等着你,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在考试前想读书,因为考试令他非常痛苦,读书相比考试压力要小很多,而且在考试前他玩的嗨,怕遭59分的报应,所以会想到读书。
顺带插一个话题,“焦虑感”。很多人考试前、工作完不成时都会产生焦虑,表面上看这种焦虑的根源是我们害怕考试通不过、工作完不成而要受到的惩罚,但实际真是这样吗?事实上“考试通不过,工作完不成”也许正是你想要的结果,“焦虑”可能只是你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不完成某项工作)而衍生出来的,如果你不焦虑你就要努力备考,你不焦虑你就要深夜加班完成工作,而你需要一个转移你注意力的事物,恰好焦虑正好符合条件。然后你开始在脑子不停地幻想模拟你如何通过考试、完成工作,这会令你产生完成这件事的幻觉,这会使你好受一点,但并无卵用,最终幻想成瘾。
阅读是解锁普通人心智最好的途径,没有之一。从大自然的角度来看,是物质决定意识;但从人这个个体来看,我觉得意识决定物质更合适。一个人的心智、格局、素质这些内在的东西如果不达标,那么这个人肯定很难做成事。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但读的教科书都是一些工具类、专业类的,它们教会我们的只是“账怎么做,面积怎么算"之类的问题,并没有从内在层面教会我们什么,但阅读可以。有些人强调实践比读书重要的多了,但是很多人只是在那盲目地、没有方向的实践,很多做的只是无用功。之前和朋友聊天,我说你社会经验比我多太多,但他回我:我初中都没念完,谈不上经验,说直接点就是社会的险恶比你们上学的人接触的多点。再有,我们圈子的限制,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和优秀的人有过多的接触,读书是我们学习优秀的智慧再合适不过的途径,大佬的话我们可能几年后才能在书上看到,优秀人物的思想我们大多只能通过书籍获取,这种获取是系统性的,不能以碎片化的形式。
阅读是我能想到自我提升最保险的一条路,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很努力,但他们迷茫,找不到方向,他们缺少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一种自我判断力。我相信书读多了,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人一旦有了核心价值观、自我判断力后,他的每个选择都很明确,路会顺利许多。比如人人都知道这句话:创业肯定充满艰难。但当你读完腾讯传、创京东、阿里传记这些书时,我相信你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有太多惊人的相似,当你未来创业遇到困难时你会真正的产生共鸣。有人可能会说书读完了就忘了,没什么用,但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小时候吃过的饭都已经变成你骨髓、血液的一部分。
读书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一个人还保持规律性的阅读,说明他在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和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信念。读书可以让你充满激情、斗志,与一群热爱读书的人一起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世界的认识慢慢会产生变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互联网、文学、科技、财经、做人做事……兴趣也好,功利也罢。
养成读书这个习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自己现在也没有养成,我的目的是把阅读变成一件和洗脸一样的习惯,每天都很自然本能地去阅读。我现在在尝试做读书社群,希望和大家一起养成读书的习惯,前期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落后的模式来督促大家读书,进入社会的我们遇到的烦心事、承担的责任都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有很多次想放弃,但希望大家互相鼓励,坚持下来,阅读肯定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