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中学时有一篇课文,叫《泥人张》。就是源自于这部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先生以传神而生动的笔法刻画了一个一个小人物。虽有夸大,但寓意却是十足。冯先生是民间艺术家,所写故事大多原型取自于市井。文学创作本该如此,而不是简简单单用华丽的辞藻做无病呻吟的挣扎。我们大多数人也终究是这一个个的小人物。但也能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书中大部分人物都有着一股侠气有着一股不屈服的劲儿。还有在比如泥人张对权贵的不屑和特殊反抗。手艺人终究有手艺人的办法。牙医认识牙而不认识人的那种专注。好嘴杨巴的八面玲珑。李金鳌的视钱财如粪土的义。如此种种不枚胜举。小人物也有着小人物的厉害之处。任何人的传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看不见的另一面他在努力着。而所谓的第一也不是永恒的。要知一山还比一山高。
看罢这些乡土传奇的故事,有些情节后来想想。的确有些故事折射出了社会的一些痛点。比如:《好嘴杨巴》中的杨巴靠机智应对取得了名誉。小店从杨家茶馆成了杨巴茶馆。他觉得这也应该,李大人没吃茶呀。听着很对,实则没有杨七的手艺,无论如何,他都达不到这个阶段。二者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离了杨七的手艺茶馆可能火一段时间也就没有然后了。
《酒婆》中酒婆的悲剧实则是自己酿成的,当遇到有不公现象或者欺诈现象。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应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这种观点是就事论事的。碰到这样的行为应该提早抵制,如今中国假货市场泛滥,真亦假,假亦真。这是社会的严重问题,真假问题不能是一笔糊涂账。消费者必须维权,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醉婆的悲剧也是当下活生生的例子,假药生产商很可恶,但我们也不要给他适合发展的土壤。
《死鸟》里面溜须拍马的贺道台,本着溜须拍马的绝技而上位。从未被人所发现。鹦鹉道出了这一切,可能鹦鹉是最明白的。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人前歌功颂德,人后问候他全家。这亦是这社会的常态。虚伪的人儿有你有我。时间为何是这样?难道我们不值得思考一下吗?另一个典型则是《陈四送画》陈四作为一个典型呢送礼求官之人,无所不用其极。通过揣着明白装糊涂把礼送给领导。不由想到,报到上面的清官变贪官的故事。稀里糊涂把礼收了。最后落得个牢狱之灾。背负了千万骂名。这些故事虽然有趣,但也不由引人深思。
剩下的故事或者是技艺高超,或者是充满了戏剧性。被算计的大多是因为贪心或者执念而上了当。人免不了的贪心。我们只能擦亮眼睛去识别这些,最好的状态就是我知道这些套路,但我不会去用。
书中的一切都很真实,好似发生在你身边一样。生活百态,嬉笑怒骂都是文章。好的作品就应该是这样,看似插科打诨实则意义深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