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时,明太祖朱元璋私心在作崇,他认为对政权的控制只是形式,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统一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而要想控制天下的读书之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科举制度,因为一旦考中科举,随之而来的便是高官厚禄。
对于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科举可以说是他们出人头地,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为了达到利用科举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明朝政府规定。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
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五经则指《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
考生在答题时,其见解不得背离,朱熹等儒学家对这九部经典的注解,除了在答题内容上有着严格的限制之外,答题的形式也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要求考生写作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及文章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这种文章文体死板,完全套用古人的思想,毫无新意可言。但是,许多读书人为参加科举考试,只好埋头攻读四书五经,刻苦钻研八股文儿,不讲求实际学问,人们的思想被严重禁锢起来。
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沉痛地指出: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
八股文的破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的康如还厉害。
有了如此严密的控制,朱元璋应该高枕无忧啦。
但是,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经常疑心有大臣在文字中咒骂他。
于是,从1384年到1396年的13年中。
朱元璋屡次大兴文字狱,其中,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曾替人作谢增俸表。在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语,朱元璋认为做则谐音做贼,这是在讽刺他曾经参加过红巾军起义。如此断章取义,实在太过牵强附会。但作为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还是毫不留情的将林元亮斩首。
在文字狱的高压下,天下文人为免于惨祸,处处谨小慎微。这种无形的压制比起八股文类,其对思想的禁锢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元璋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有效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中国社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皇权独裁时代。
而对于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学术的影响,八股文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太严。考生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结果造成八股文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专研析八股文,但八股文的限制太严,而且题目限于经书,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对政治的影响,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对政治,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而有些读书人亦对人情世事缺乏了解,一旦为官,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应付民间大小事情,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使得吏治日渐败坏,政治难上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