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个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可以交流,可以存异,但拒绝嘴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成长的书!
关于李笑来,我这辈子真的很少长期佩服某人,李笑来算唯一一个。不在于别人介绍的“亿万富翁李笑来”这个名头。而在于超级强大的认知、格局、逻辑、学习能力。
前言
你知道吗?
我们一生可以活很多辈子的。
这是一本持续创作的书,这也是一本众创书籍,但更重要的是,这里其实是个社群 —— 这里集聚着一批以持续、自主、升级自我为乐的人。我们也欢迎您加入,但请注意:只有靠自己的行动才能改变自己;并不是您交了钱,获得了会员资格,就可以自动获得什么。
我们尊重他人的时间,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希望他人理解,但我们首先要花很长时间去理解他人。
我们就好像计算机一样,通过不断打磨、升级概念与方法论来升级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与计算机不一样的是,我们甚至可以升级自己的硬件。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 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期,越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我们就是相信学识决定一切。
七年就是一辈子是说七年就可以重塑自身一次,相比于绝大多数浑浑噩噩的人,七年就过完了他们的一辈子。当然这是个泛指的时间。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当你决定成长,当你决定改变自己,当你决定学习某项重要技能的时候,其实真的花不了一辈子时间。
一件新事物,第一年是摸方向、入门,后面的就只需要你坚持不懈、付出而已。根据我的经验,你学的越多,对于新事物学起来越快。因为大世界的基础逻辑是不变的。所以学识决定一切。
人生的成长就是需要不断学习。你的认知、格局、心态、逻辑思维能力、素养……全依赖于学识(至于为什么如此,这里不讨论)。这是个必要条件的关系。
什么是必要条件?有学识才有可能成为那个能够“新生”的人,但是不是必然。但没有学识一定不会成为!
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我从来都不会把一个不懂不断学习的人(李笑来成为:进取型人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很多人,只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好人。
学识的重要性在你的人生从0分增长到70分的过程中,或许体现不出太大的用途(你可以靠运气,靠关系,靠经验,靠某一方面偏科,甚至只靠微末的知识……),但是在你想从70分提升到90分的时候(完美的100分是种苛求),将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人误解了成长这个词,或者说他只能活这一辈子。你天天很忙,你读了很多书,你走过很多地方……然后,你觉得你成长了?这个成长恐怕有点过于简单了。请记住,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我们崇尚自学,认为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尚不成熟。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我们相信本质上一切都依赖学识。我们相信一切的努力都遵循复利效应,只要有耐心,通过积累,就可以达到之前无法想象的效果。财富、能力、魅力,以及抵御变故的能量…… 都是靠积累获得的,都有复利效应。我们相信惊喜(serendipity)其实是复利效应的终极体现。我们总是尝试着融会贯通……
很多年前,我就开始自学一切的知识了。有老师教,或许会学的更快。但是没有老师,不代表一定学不会,学不好。学习就是正确的逻辑推理和试错的过程。
我写过理财入门教程,里面的所有道理和原理,其实与其它领域的学习一模一样(起码类似):
越早越好
如何开始
躺着赚钱
自由意志
生活目标
注重学识
节省与否
被动支出
认识周期
性格养成
别做“险盲”
我们总是刻意地锻炼自己的类比思维,小心翼翼地使用类比理解新生事物,也乐于搜集、创造类比帮助别人理解新生事物。我们每天都要花时间认真考虑明天、明年、下一辈子要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要腾出一点时间认真研究新事物。
学习其实很简单,核心只不过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概念,不断总结与之相关的方法论。这样的朴素总结,使得我们很容易量化自己的进步 —— 看看自己过去一段时间里习得、打磨的概念与方法论数量就可以了。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也很清楚:生活没有随之改变,就是没学会、没学好 —— 因为只有践行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手段。我们不需要榜样,我们要成为他人的榜样。
我们每个月至少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我们会在社群里公布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相互讨论,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如果有可能,我们起码要学会熟练阅读英文。我们要经常全无功利地学习 —— 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意外好运。我们向任何人学习,只要他们有长处,我们知道研究别人的失败比研究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一开始并不是全面的“进取型性格”,在很多方面都被“固守型性格”所拖累,但我们经过耐心的学习、练习、调整、互助,一点一点地从各个角度降低X/Y 值—— 使得进步阻力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磨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刻意磨练自己的理性决策能力,并肯于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正确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理性决策能力对生活的改变简直太大了,可以说,我能体会到的改变全来于此。学会正确的逻辑思考方式和理性思维,才有可能极速、深入地成长。而不是浮于表象地忙碌、读书、行走。
我们珍爱家人,知道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关联。我们珍惜朋友,清楚他们的价值,也时时刻刻在寻找战友;我们寻找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渴望改变自己,也渴望与战友共同参与到这个世界的逐步变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努力把学习变成乐趣,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 聪明不能通过基因遗传,但绝对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
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的周遭环境,我们知道自己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所塑造;又因为我们一向是以主动为荣的人,所以会时时刻刻提防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不花时间与他人争论,我们只为了弄清楚事实而讨论。我们不鄙视他人的能力 ——我们自己曾经也能力不足,我们倒是不怕自黑,不过,我们更愿意与那些欣赏我们的人共同成长。我们懂得如何调整焦点,我们会主动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情绪之中,我们会用时间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
我们不是圣人,肯定不小心会犯错。做错了事,我们不会逃避,我们不会只用嘴道歉,我们会想办法尽力用行动去弥补,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我们是负责任的人。犯了错,我们会认错;若是当初选择错误,我们会接受后果。我们量力而行,我们知道自己不断进步是为了即便出了更大的错误或者麻烦,也依然有能力承担、承受。生活中我们早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它也总是反复无常,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调整模式,在极端的逆境中,我们也会想办法不被击败。
我们只是学着不断进步而已,当你不断成长,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不攻而破。
我突然想着,很多人可能看不进去这样理论性的东西,有些人甚至把这种东西叫鸡汤。
怎么说呢?鸡汤跟鸡汤也是有区别的,你得选择性的喝。有正确逻辑和认知才可以喝,明显的以偏概全、哗众取宠的不可喝(不过,我觉得要是一个人有足够的逻辑和认知去分辨这些,他也不会去纠结鸡汤不鸡汤了)。更重要的是:这取决于一个人站的层次。
一个30分的人,看一个50分的鸡汤,觉得道理很正确,但是反正做不到,都是白扯淡的东西,自命清高。
一个70分的人,看一个50分的鸡汤,觉得太简单了,甚至自己已经做到了,理解的很透彻了,所以他也只是扫了一眼,根本不关心。
从70分到90分,是没有人能帮助你的(你能接触到的大多数人都是70分明以下的),所以,其实这群人是先聚在一起创造原则性,符合逻辑的,理论性的东西,然后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或者某些人先无意识地做到了提升,然后又回过头去总结原因和道理。
所以,只有与自身级别相应的鸡汤,喝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其他级别的都会溺死你。
不过,怕溺死就不敢下水的人,你怎么提升自己呢?
So,正确的做法是: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东西,就去尽一切能力吸收精华(30分的学习50分鸡汤,去让自己提升到50分)。等你做到了,你就可以随便批判了(不过,那时候估计你也懒得去批判比你层级低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