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罚孩子抄写作业,这种做法是最低级的教学理念,因为不用动脑子,好像还能收到些效果,岂不知背后隐藏着各种问题。
^_^ 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谢谢您的关注!^_^
前几日,偶然听到几位家长说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就要罚他们抄写课文或者是诗词。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么做不妥,当然这是我的第一直觉,看这篇短文家长可能也会想,我还认为你不妥呢!
不过我既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就要试着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接着看下去。
首先,惩罚之物必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让人厌恶的。因为从没有听说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说:“今天罚你吃糖!”“今天罚你看电视!”,相信这个观点多数人还是认可的,因为吃糖、看电视对孩子太具诱惑了。那么,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把他改为“今天罚你炒写5遍《登鹳雀楼》”,是否就人为的设定诗词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所以我用它作为惩罚你的手段。这样的结果短期也许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长期是否就会让孩子对诗词这玩意心生厌恶,就不好说了。
当然,这里仅是以诗词为例,推而广之,那些被惩罚的东西是否都会让孩子开始抵触,将它们列为自己的敌人也未可知。
其次,惩罚本身就不是一个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这其中暗含着居高临下的感觉,所谓惩罚一定是发生在上对下的这种关系中。当然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本身就存在一种上下等级的关系,相信很多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问题并不大,因为在这层关系中有一层若即若离的爱包裹在其中,孩子们未必只简单的体会到深深的压力,正负相抵问题好像也不大。
但由此却产生了一个暗含的问题,惩罚抵消了孩子的愧疚感,相信很多家长也注意到了,那些受惩罚的孩子常常更容易被再次惩罚。
关于这个观点,以色列的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对于上学迟到的孩子,幼儿园决定向他们的父母收取罚款,原以为这样的惩罚会杜绝孩子上学迟到的问题,可上学迟到的孩子反而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达到了原来的3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迟到,对家长来说原本是一件很愧疚的事,所以家长都会想,明天一定早点到。但交了罚款,就已经付出代价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心安理得地迟到。
可能有人会说,还是罚的不够重,确实没错。如果增加罚款额度,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果罚款很重,家长就会权衡其中的利弊,以此做出选择,是接受这个惩罚,让自己变得心安理得;还是拒绝这个惩罚,减少自己的损失。
这又恰恰引导我们去思考孩子的问题,问题的根本是,我们有选择而孩子没有,如果这个惩罚是施加在孩子的身上,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还是引用前面孩子抄写《登鹳雀楼》的例子,如果不是5遍,而是50遍呢,孩子有选择吗?显然没有!
也就是说这种惩罚,对于孩子来说,力度轻了会减轻孩子的负罪感,反而会激励孩子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力度重了只会严重的打压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因为我没得选,但这又严重的超出了所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