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以读书谋生、以读书求功利、以读书求上位者,一直是旧时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普遍心态与生活常态。现代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苏轼也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当代教师,不求读书获名利,不求读书改变容颜与气质,但求能充满自信的站在讲台上,凭借知识的力量,把对文本的理解和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与书香一同弥散到课堂。
有句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长流水。就是说教师想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要有远远超过这些知识的知识储备量,那么这储备量来源于哪?没有他途,唯有不断的、广泛的阅读。
阅读什么?除了教参,教师应多读教育经典,读懂、读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记得工作不久,学校的教师就人手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架上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班级管理和问题学生让我头疼不已,随手翻阅了这本书,顿时被它吸引,原来早在20世纪的苏联,已经有一位智者用真实的教育教学的案例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
作为教师,还要读一些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名人传记等等类型的书籍,这样,教师的人生会更加丰富,认识不再狭隘和偏颇,同时给教学工作找到反思的理论依托,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伴着阅读、思考与实践一路摸索。读得越多,越能从中找出自己精神的契合点。名师窦桂梅在备《丑小鸭》一课时,不但研读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还研读了几个版本的《安徒生传》,并进而研究了童话文体的特点……一节课这样备下来,已然成了安徒生研究专家。这样的课堂想不精彩也很难。
教师热爱读书还会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播下阅读的火种。受年龄限制,学生自身体验有限,倘若插上阅读的翅膀,定能在课堂上、生活中自由翱翔。记得曾经在班里说要评一名“见缝插针”大王,从那以后,每每走进教室,总能看到一些学生捧着课外书如饥似渴地读着。不知不觉中,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在讲四年级《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前,我忽然联想到《小王子》一书,于是,我让学生和家长共读了这本书,读完后,课堂上学生稚嫩的心灵与文章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师生之间也心意相通,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这节课我也上的激动不已。
吾生有崖,而知无涯,我将继续沐浴在书香里,用行动开发与引导学生的向师性,用书香浸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