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年华
收拾杂物时,发现一箱磁带,大约三、四十盒,大多是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专辑。这些年几经流离,散失的东西太多,难得这一批磁带保留下来,似乎冥冥中的缘份使然。随手拣起一盒,拂去灰尘,小心端详,好像又回到当初刚从音像店买来时如获至宝般的兴奋时刻,真想重温一下这些随着时光远去的声音,遗憾的是家里早已没有录音机,只能用眼睛和手掌默默回味。
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喜欢听流行歌曲的。九十年代中叶,正值港台音乐大行其道。我的第一盘正版磁带是林志颖的《再见旋风舞》,是我寒假里去几十里外的县城买的。封面上的林志颖穿着白色海军服,微笑敬军礼的帅气形象至今记忆犹新。蓝色的背景、白色的人物,色彩搭配得非常谐调。清楚地记得当时拆开包装后的惊喜,除了磁带本身,塑料盒里还有一张长长的、印刷精美的歌纸,上面用繁体字印有林志颖的小档案、每一首歌的完整歌词、和许多林志颖在演唱会上动感十足的舞蹈造型,整张歌纸设计得大气、别致,让人爱不释手。
小心翼翼地把磁带放进录音机,按下play键,短暂的磁头擦过空白处的“沙沙”声过后,清澈、明快的音乐声响彻耳畔。“台北的吉普赛男孩,我有我自己的节拍”、“冷冷的黑夜火热的心”、“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一个广阔、绚丽的世界在脑海中敞开。青葱岁月,懵懂少年,缱绻情怀在歌声中悠然萌生。
那时候,在我的小房间里经常聚集一些要好的玩伴,大家坐在一起听歌、聊天。时不时地有从别人手中或借或交换来的新歌磁带,用我那台单卡小收录机放来听。我们品评歌曲是否好听,也品评歌手长得帅不帅,当时我们一致认为林志颖的发型是众明星中最帅的,有的伙伴还留起了三七分的林氏发型,不过上学时要把前额弄乱,因为班主任不允许学生留分头。
除了林志颖,听得最多的是四大天王、张信哲、孟庭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和一些摇滚乐。港台歌星们的倾情吟唱,满足了山里少年对山外世界的想象,磁带里传达的意象比电视里看到的画面更逼真,更能引发遐想。你可以独自躺在床上,听着孟庭苇唱“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隔着静静玻璃窗……”,来想象大都会的浮华景象,以及背后弥散的忧伤味道;也可以一边听郭富城唱“灯初上夜未央,来往的人多匆忙……”,来想象都市里的灯红酒绿,和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
磁带不仅是用来听的,也是用来读的。一盒装帧精美的正版磁带从封面到歌纸,每一抹色彩、每一段文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情绪体验。林志颖的专辑大多采用明丽的色调,表达青春的阳光与活力;黑豹、唐朝这些摇滚乐队的专辑,则多是冷酷的黑色,给人一种叛逆、颓糜的边缘之美;刘德华的《来生缘》,专辑封面上的他坐在满地金黄落叶的树林里,忧郁的眼神、萧索的背景,营造出浓郁的感伤氛围,与歌曲的意境相得益彰。
第一次听《同桌的你》是从同学那借来的翻录带,他把一盘英语教学带的A面全部录了这首歌,因为歌曲太好听了,一曲终了总忍不住倒带,既繁琐又不精确,索性把喜欢的歌重复翻录到另一盘磁带上,让动听的旋律首尾相连、绵延不绝,这才听得过瘾。
磁带也是倾述衷肠的载体。初三那年喜欢上一个女生,除了写情书之外,还把自己的心里话录在磁带上,准备做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她。录音的过程是痛苦的,按下录音键后,在漫长的数分钟里我不知所措,事先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后来只好把要说的话先写在纸上,准备用一种富有感情的语调读出来,可是等到情绪酝酿成熟了,又数度哽咽。对着磁带表白时的惶恐和激动,比面对真人时还强烈。最终录好的那盘《心语》,我还是没勇气交给她,一是担心自己带着哭腔的表白会被她嘲笑,二是为自己的矫情感到害臊。
磁带承载了青春期的心绪和憧憬,引领我们这些生活在山区工厂里的少年,在精神世界里构建了一个遥远、时尚、充满未知美好的领域,使封闭、单调的生活变得别具风情。
初中毕业后去市里读中专,买磁带方便多了,稍微繁华一点的街道都有音像店。那时候潮人必备的神器是walkman,上下学时骑着山地车,戴着耳机,腰间的随身听里播放着动听的音乐,风驰电掣地来去,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每逢元旦晚会前夕,班里的文艺委员就要逐一统计每个同学要表演的节目,唱什么歌,跳什么舞,用什么伴奏带,都一一记录。清唱也是有的,但是不受欢迎,有伴奏不但能增加气场,也能藏拙。
青春就这样在一次次A面B面的翻转中,悄然远去。
一过了二十五岁,时间忽然过得飞快,如同按下了快进键。对曾经热衷的事物也尚失了兴趣,关注的都是生活里的俗务。响彻大街的热歌,只觉得好听,却叫不出名字;电视、网络上一茬茬涌现的明星都不知何许人也。生活在一种麻木、慵懒的状态中机械地进行。
当年磁带封面上那些俊朗的面孔,如今在媒体上再次见到,音容依旧,却不再惊艳,因为气宇中少了动人的青涩。
当CD、MP3普及以后,磁带彻底退出了我的生活,二零零二年以后我就再没买过磁带,也曾一度认为磁带是落伍的东西,无论容量、音质、体积都不能和光碟、MP3相提并论。
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轻易获得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资源,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便捷与丰富导致的挥霍与浮躁也日益严重,我们不再珍视唾手可得的声音与画面、文字与影像,我们崇尚快餐式的消遣,习惯于走马观花式地欣赏,那种原始的、长久专注于一件事物而获得的心理满足,正渐渐消失。用卡座听磁带在当下是一种奢侈,带有杂音的、机械式的播放被时间赋予了新的格调,成为新的怀旧方式,那些被磁带渲染过的年华,化做最温馨的记忆,在歌声中流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