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驴友的文章,里面述及飘荡了多月后的他终于回家。母亲说他瘦了,父亲则只是抽着烟淡淡地说了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旅途的风景固然精彩,然而许多点滴似乎并不指向“世界很大”的结论,而是指向“世界很小”这个论断。即使走得再远,一份乡愁还是把他带回家。好像是一颗灵魂在世界上划了一个圈,然后又回到原地。家就是那向心力。
想起昨晚看的一个纪录片。上个世纪初,一些广东中山人远渡重洋去到南美秘鲁,在那里生根发芽。翻开世界版图,他们的迁徙轨迹,就好像在地图上花了个对角线。想不懂,当时因何要离乡背井,千里迢迢去往异国他乡。然而,身在异地的他们,一直保持着许多中国文化习俗,用筷子,吃中餐,拜关公,过春节。几代过后,如今的子孙许多都已不说中国话,却仍对中国文化满怀好奇,为中国文化而感自豪。娶华人媳妇,习中国文字。几颗龙眼种子,在南美大陆发芽生长,结成甜果,以告慰这些未曾踏足中国大地的华人的乡愁,意味深长。世界确实很大,和故国的距离隔着一个浩瀚的太平洋,心却一直心念故国。
想起几年前,只身在西北飘荡。临近中秋,晃荡了三十多天后,我决定回家,陪家人共度中秋。在那段时间,我的内心仿佛被柔软的东西击中。我见过许多壮阔的风景,见过许多有趣的人,听过许多精彩的故事,为世界的繁华心潮澎湃过,末了,却特别想念一个平常的地方,一个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厨房。也是从那时起,我特别喜欢待在厨房里。那是一个最能表达爱意,温暖过无数游子的小天地,再坚硬冰冷的灵魂都会被一份爱的美食俘获。尝遍了天下美食,仍旧无法忘怀家的味道。那一种含蓄内敛深沉的爱意。
赖声川说过:世界并不大,相反,很小。一个人走遍千山万水,最后还是要在一个地方过起寻常的日子,结婚生子,下厨房,吃饭,过日子。一颗种子飘得再远,终究还是要落地生根。远行,最后不过是一种回归。然而不远行,身在原地,就不会知道这里就是归宿。就好象我们不曾经历过一些失去就不会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
家,是我们任性的心理基础。我们敢于放肆,是因为我们知道有人在等着我们,爱着我们。
诚如林夕写道:
"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红豆》
以下是草稿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