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余华的《第七天》,我看到的是如同《活着》中蝼蚁般随着社会大洪波随波逐流却又坚韧生存的劳苦大众。死后的七天内,杨飞在弥留之际,回顾着自己的一生,以及发生在他周遭的一些事情。这个世界一直不公平,生前不公,死后同样不公。
似乎是杨飞已经成为弥留的灵魂的原因,他描述的各种景象,都给人一种像是蒙了一层纱的缥缈感,当然对事实回忆中的描述却异常清晰深刻。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也足够奇特,在火车上不小心从厕所掉出车外的方式便注定了他与这个世界的剥离。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
一个老百姓,想要看透这个世界发生的事,谈何容易。和平聚ji游xing,出来几个串通好的恶徒,形势急转,变成了bk事件。他们想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人当中会有这般不知轻重的暴徒坏了集体的好事。“哎,还是大家素质太低,我们这样的人不配xx。”文章中还提到了很多似有耳闻的故事,或许不是真的,或许真相比演绎更加真实。近期的跑道埋尸案再次刷新人们的认知。这个世界越来越扑朔迷离了,但是总会有一些思路清奇的说法,帮我们解释这个世界。
金钱在权利面前低头,朴素与安分守己成了穷人的致命弱点。不知什么原因,这个世上的人们物欲横流,焦躁不堪。或许我们也知道这个原因,但是,谁又敢说出来呢,谁又敢做出对抗呢。那个世界里,或许死去了才是解脱。然而,死并无法让人解脱。死后的世界,有权的人依旧享受特权,专车开道,全城追悼;有钱人享受vip软包候葬,有很多生人前来送行,依旧锦衣玉食;穷人等候在劣质塑料椅上,依旧卑躬屈膝,默默无闻;对于不幸的人们,只能自我送葬,游荡,变成森森白骨,继续游荡,死后聚在一起抱团取暖,少了生前的争斗,多了看透真相的互相理解,但依旧卑微着游荡着,对遭受到的一切不幸,依旧任命般顺从。
我们走在寂静里,这个寂静名字叫死亡。走过去吧,那里的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叫死无葬身之地。
但,这是一个地方吗?
写在最后:
读书过程中看了一些豆瓣评论,豆瓣评分里大部分人都在指责作者抄袭网络微博上的段子。我不这样认为,文章针砭时弊,恰到好处的痛批时事。作者荒诞写作手法,将乱世下的迷茫描绘的淋漓尽致,对各种现世的情景描绘也算如实刻画,很多人不被作者的直言不讳打动,反思社会阴暗,zhidu漏洞,反倒是蜂拥批评作者抄段子,敷衍了事凑字数。这么多的不幸之事难不成都要发生在作者身上才算真实吗?蒲松林写的聊斋志异,不也是广征民间故事,博览群书,再加上自己艺术手笔进行升华的吗?难道鬼怪魅惑的事一个个都发生在他身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