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到80年代中期退休,在基层供销社工作长达30余年。
在这30余年的工作中,父亲用得最多、用得最久的工具就是算盘。可以说,父亲的工作离不开算盘:
当售货员时,顾客买了几样商品,就需要算盘给顾客算该付多少钱;当采购员时,需要算盘计算各类商品的采购量及所需货款金额;当仓库管理员期间,管理仓库货物、进货、发货都是通过算盘来计算的。
用惯了算盘,父亲遇到需要计算时,只要能拿到算盘的,绝不会用笔来计算。尽管后来有了计算器,父亲也嫌那东西太小巧,不比算盘好用,因为父亲视力不好,生怕按错了键,把数算错。
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他的珠算能力很强,加减乘除都非常熟练,他算起数来又快又准,通过他用算盘算出来的数,难得有错误的。
父亲用算盘算数时有个习惯,就是碰到外界有噪音干扰时就会边念口诀边拨动算盘,以抵抗干扰。而平时没有噪音干扰时,只听到他拨弄算盘珠子吡哩哗啦的一片清脆而连续的响声。
父亲的珠算口诀那是烂熟于心,随时都可以给你背出来。我们家兄弟姊妹几个读小学时,学校一开珠算课,父亲就成了我们的家庭珠算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接受过父亲的辅导。
不仅如此,在那个年代,家里缺少玩具的情况下,父亲还教我们兄弟姊妹几人利用算盘玩游戏,什么狗赶羊、满朝的玩法都玩过。
有时父亲还让我们几个比赛用算盘算数,比如从1连加到36,其和为666;从1连加到100,其和为5050。
父亲还经常利用算盘给我们算家里的经济账,每个月收入是多少,付出需要多少,如何精打细算,省吃俭用。
也正是父亲和母亲的精打细算,才用父亲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维持了我们全家六七口人的生计,还让我们个个有书读,兄弟姊妹中有3人读了高中,还送我在省城读了3年的中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回到家里也舍不得休息。他拿着算盘跟母亲这算那算,不久就通过申请,在离家几百米远的乡道边租下一间民房开了个代销店。
代销店不仅卖日常生活用品,还卖农资农具,既方便了村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每月也为家里增加一笔小小的收入,最关键的是父亲的算盘又有了用武之地。
开代销店虽然不需要去进货,也没有存货亏损的风险,但利润不高,父亲觉得不合算。等到业务做起来,就自己开店,自己进货,这样辛苦不少,收入明显增加。
父亲开店,完全是凭信誉经营,从不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价格公道,所以生意越做越好。
七十多岁时,父亲身体每况愈下,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我们兄弟姊妹多次劝他不要开店了,但他总是舍不得放弃。后来父亲实在拗不过我们,才勉强将小店转手给我的一位叔叔经营。
父亲凭借自己的辛勤经营和精打细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还在老家建起一栋两层四大间十余小间的红砖房。
父亲用算盘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连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作为一名农村供销社职员还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父亲不仅用算盘教会我们兄弟姊妹的珠算技能;父亲还用算盘精打细算,让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不仅没有欠账,还略有节余。
我们兄弟姊妹也从父亲的算盘中学会了勤俭持家的经验和方法,从小就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让我们每人都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过上美满的生活。
如今,尽管父亲已去世十余年,但父亲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是永远的,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