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赏析
古人的失恋是怎样的?思绪至此,不禁隐隐发笑。时间过去千年,时过境迁,在我们眼中,古代遍地皆圣人,尤其是文人,仿佛呼吸着与常人不同的空气,他们有离别、有思念,纵然有各种男女之情,但时至今日仍脍炙人口的失恋之诗并无几篇。而这首语言如此简练,着实别具一格。
人生在世,总逃不过儿女情长,爱情始终是个聊不完的话题。织女为了与董永长相厮守,不惜破坏天条,下界与他相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备受阻挠,两人至死都不离不弃,双双化为蝴蝶比翼双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经历了悲欢离合,仲卿最终自挂东南枝追随心爱的兰芝去了。
翻开泛黄的书页,为人称颂传诵至今的,大多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正印证了那句话:“幸福都是相同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同。”幸福没有给恋人设置考验,只有在遭遇困苦时,在面对所有人的阻挠时,才能让相恋的人用行动做出证明。
有些残酷,也有些讽刺。
李益所经历的爱情故事,并不足以令世人称颂。女主角的名字叫霍小玉,而李益在这段故事中,并不是个为爱至死不渝的角色,甚至在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对李益持以了批判的态度。
虽时至今日,本诗作于何情何景已无从考证,但每首诗背后,总会有一个故事。李益生平仅有过两个女人,唯一深爱过的,就是霍小玉。
当年李益奔赴长安赶考,仿佛是上天安排,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进京的少年半路偶遇倾国倾城的女子,与其相恋。简直是剧本中的剧情。
而这位女子,也如大多数故事中的身份一样,恰巧,是个青楼女子。
这是段不可能被承认的,甚至见不得光的爱情,注定没有结果。然而霍小玉却在这段感情中投入了所有的力气与勇气。她毅然决然地立下誓言,与李益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自然当时的李益也爱霍小玉爱得死去活来,发誓非她不娶。
此时的两人,两情相悦,恨不得马上比翼双飞。
若此刻两人喜结连理,也许就不会有这首悲苦的诗,更不会有结局悲惨的故事。
可以揣摩一下当时李益的心思,他或许是想,等自己高中后取得功名利禄,有了男人该有的一切,有能力与束缚自己的封建礼教对抗,再来与霍小玉长相厮守;也或许是不知未来该如何面对,沉醉于当下的欢愉。
然后,也许是坚定地,也许是犹豫着,李益选择了暂别霍小玉,进京考试,继续自己接下来的人生。
依然如戏剧中一样巧,李益中了举,踏上仕途。此时的李益,依然是深爱着霍小玉。
霍小玉出身卑微,自知无法与郎君相配,并没有指望李益将自己明媒正娶进门,便在心中暗暗许下八年之期——我与郎君相伴八年,许给你我最好的青春年华,当我老去,你也该与门当户对的姑娘喜结连理,而我将归去空门,不问世事。
这个姑娘,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个男人身上,却不求回报,只求在自己最珍贵的岁月与他相伴。
她或许是认了自己的卑微,所以不求回报,能够得到对方的爱已经是实现了莫大的奢望,认为这份感情本身就是上天的恩赐,便不再奢求更多,甚至不求一个名分。
她真的是完完全全的付出。虽然是青楼女子,无法像大家闺秀那样风风光光地出嫁,但她还是有机会为自己赎身,将自己的下半生安顿妥当的。但她偏偏选择了李益,一个本该是过客,却坠入爱河的人。他给她的,只有空口无凭的誓言,她在他那里没有得到任何的保障。但霍小玉无怨无悔,宁可赌上自己的下半生,也要与李益相守。
实在是个痴情的女子。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她所做的,全都不是为了自己。爱一个人竟然可以到这种程度。
故事至此,两人真是天作之合,都在为彼此付出,悉心呵护着这段感情。
悲剧总是产生于无数个巧合。
李益回家探望双亲,回到家中才得知,母亲为他许下了婚事。姑娘是李家的表妹卢氏,两人门当户对,这是一份家人都十分满意的婚事。
然而李益不满意,他满心愤怒无处发泄,每日沉浸在抑郁之中。他心中只有霍小玉,两人在花前月下无数次发过誓,李益非她不娶。这门婚事无疑是给了李益当头一棒,这岂止是对霍小玉的失信,更是对她的不忠和背叛。
李益极力要推掉这门婚事,母亲日日夜夜苦口婆心劝说。当母亲得知李益之所以拒婚是为了一名风尘女子,不禁勃然大怒,甚至施以家法,教育这个“不肖子”。
悲剧发生的根源是男人的软弱。最终,李益屈服了,接受了这门婚事。
这首诗,大概就是作于此时。
李益幻想出一个与霍小玉相约、小玉却没有赴约的场景,表达内心离别的痛苦,一生无法再见到自己心尖上的人,这是多么无法排遣的愁苦!这虚构的场景,也许包含着对小玉的歉意吧。
这首诗的场景仿佛是一个梦,梦中李益再次与霍小玉相约,他早早地等在桥边,想象着小玉到来时的样子,她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梳什么样式的发型?许久未能相见,她是否消瘦了?她还会为自己弹奏自己最爱的那首曲子吗?
然而月已升至树梢,仍未见小玉的身影。这时李益意识到,她怕是不来了。
最终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心上人。
这兴许是他为自己设定的故事吧,只有给自己这样的结局,让自己深切地体会失恋的感觉,才能与心上的姑娘共同承担永别的痛苦,稍微弥补一点心中的愧疚吧。
回到住所,卧于床榻,夜已深,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自己对这场约会期待已久,却在一夕之间全部落空,今夜没能见到她,今后,也许也见不到她了。从此所有美景与他无关,撩人的月色与他无关,再无心思去看世间繁华。
失去一个人的感觉就像被抽走了一缕灵魂,整个人没有了力气,浑浑噩噩、魂不守舍地度日。每天都会念叨两人在一起时常有的对话,常常独自坐在镜子前,回想为她描眉画眼的场景,然而对面已无人应。
失去一个人的感觉就像生了一场大病,失去的那一刻难受得犹如山崩地裂,回过神来的时候,还带着这场大病的尾巴,茶不思饭不想,病好了,留下的病根还要让人难受好一阵子。
能让一个堂堂男子痛彻心扉至此的感情,可以算得上是刻骨铭心了吧。
此诗或许是作于离别之后,对旧人的思念、愧疚,一齐涌上心头,宁愿给自己营造一个自己失恋的故事来痛苦。
也或许是作于两人相恋之时,有那么一次约会,姑娘迟迟未到,这件小事情,让他难受了一整夜。
不论处于哪种情况,诗中的李益都称得上痴情。《霍小玉传》中蒋防对李益加以批判谴责,称其负心,而霍小玉是位悲苦被抛弃女子的典型。
今日看来,李益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原谅吧,他在父母和恋人之间,选择了孝道。封建礼教有着残酷的一面,使很多人忠孝不能两全。要么无法忠于恋人,要么无法遵循父母的意愿。他只不过是没能挣脱开枷锁的普通男人而已,他对霍小玉的情真意切、渴望永远不离不弃的感情,在诗中,已经令人充分地感受到了。
若他最终做到了与恋人相守到白头,那么他是敢于冲破一切的英雄,但与此同时,他也违逆了生养自己的父母的意愿。
而最终他与心上人分离,另为他人夫,他心中的愁苦又有谁能体会?
李益离开后,霍小玉最终含恨而死。至死她都在怨恨,自己没有强行夺取他一生,仅仅想陪伴他八年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当年的那些誓言,都算什么?
小玉走了,李益没有随她而去,他们的故事中没有同生共死,黄泉下相见,而是阴阳两隔。所以最终,他们的爱情,没能成为忠贞爱情的范本,而是成为了一个失恋的故事。
李益是霍小玉一生的挚爱,是她至死都全心全意挂念着的男人。爱情不一定有结果,对于一个青楼女子,可以说爱情一定没有结果。男人可以给她爱可是无法给她家。出身,是自小就消除不掉的烙印,霍小玉身上的烙印,甚至剥夺了她获得长久爱情的权利。
霍小玉是李益心中一生的挂念,他离开小玉时到底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诗中可以确定,这份深沉的爱,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怀念。
诗中的李益在等,千里佳期,相约的女子是他终生的等待,他想要看到她窈窕
的身姿、轻盈的脚步、如画的眉眼,在空气中无数次勾勒出女子的样子,想象她笑着走来,轻拈起手帕,掩在唇边,笑出声来,娇嗔他太早等在这里,惹人瞩目。他牵起她的手,她笑着轻轻挣脱开来,害羞地躲开,就在两人嬉笑欢闹中,时光不知不觉地溜走。
李益回过神来,眼前依然是沉静的夜色,清冷的石板路,偶尔路过的行人。他忽然发觉,她不会来赴约了,今夜,以至今后,都不会来赴约了。
这便是古人的失恋场景吧,安静的失恋。没有争吵,没有打骂,仅仅是一个人在安静地等,随着时间流逝,另一个人迟迟没有赴约,他就明白,她离开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