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饱蘸激情连夜疾书支招,希望能对天下父母有所启示,更希望能对本文主人公——王猛和他的父母有所帮助。
一、一个令天下父母深感痛心的故事
据红星新闻1月28日报道,王猛(化名)从小成绩数一数二,是四川一个地级市的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的优秀孩子,在所有人羡慕的光环背后,做出了让父母和所有人十分错愕和痛惜的事情。
这就是:王猛写出15000字的长信数落自己父母的不是,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和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王猛把自己与父母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在他书写的万言信中,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炫耀”和缺乏亲情,记录着自己放不下的过去,以及种种工作生活的不顺利。
王猛声称,“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调和。”
同时,万言信里也诉说了自己性格的“弱点”是:“内向,敏感,不善交际”。
王猛把这封信发给了一些朋友和同学,他希望给这些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同学一些参考,说说父母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同时他也想给自己找到答案,在伤害已经发生之后,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
万言信的主要观点有:被控制的爱和单纯的环境限制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其中列举的事实有: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要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穿齐膝短裤,可是母亲非要让自己穿长裤。
自己对奥数很有感觉,但母亲不乐意,而且当自己找回丢失的文件夹之后,“母亲不但不安慰我,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时,自己强烈要求到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造成了社交能力受到影响。
考上北大和出国留学后,父母依然遥控在北京和美国的大姨与老朋友“控制”他。
万言信的另一个观点是:自己是情感的孤儿,向父母求助从未得到支持。其中列举的事实有:
小学时,因为自己不会剥鸡蛋遭到同学和亲戚的取笑,“家人从来没有保护过我,不以为然。”
上大学前,自己“被迫”参加父母“邀请”的一次毕业旅行,因为小导游的几句搞笑乱说而不知所措,父母不仅不支持自己,连个反应都没有,“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上高中时,自己向父母反映,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遭到了父亲的打骂。
到了高二时,当提出想跟校方谈谈时,父亲依然没有支持,而是说“你必须学会跟任何人相处”。
王猛拉黑父母的导火索是:2005年春节,即将大学毕业,小时候曾取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又说起这件事,激怒了王猛,“这次,父母依然没有保护我,也没对亲戚说不”。自此以后,从来没在家过春节了。
2012年前后,王猛发出一封长篇决裂信。接着,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自己的“家”彻底告别。
王猛北大毕业后,找到了在外人看来是理想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信心做好,“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绩效评估下跌,不到一年只好离开。”而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事实上,王猛已经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且强烈地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他也曾想过到心理咨询机构就诊,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学成归国后依旧被自己困扰着,直到发出万言信。
万言信中说到,“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但凡有一次他们(指父母)抓住了,就不至于此。”
然而,王猛的父母直到今天也还是搞不懂儿子究竟是怎么了,他们说,“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我们在期待一个契机,给他时间和空间。”
我想,红星新闻给我们提供了关于王猛跟他父母关系的信息已经不少了,列举这么多是为了方便分析。就一般分析来说,这里就可以打住了。
面对这个让人深感痛心的事情,人们难免感到困惑:
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生活无忧,从小成绩优异而且好学上进,在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为什么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正常轨道?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事情发展到今天,到底谁之过
面对如此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首先提出一连串的疑问:
王猛为何一直揪住过去不放?事情发展到今天到底谁之过?
在人们眼里的优秀孩子咋就变成这样了?己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把责任推卸给父母?
在孩子童年期父母忽略和失误了什么?儿子和父母遭受这份折磨究竟为哪般?
我想,这个事情不能完全怪父母。
首先,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
我们所能看到的是,王猛在万言信里倾诉的关于他和父母之间的事情,在常人看来,似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在他看来,却是足以让自己受到很大伤害的大事件。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从小学三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以至于直到高中初期,孩子的心理还比较脆弱。
很多孩子在成长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因为这样的一些事件,激发了一种心理效应,正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人们所熟知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感,然后是尊严。
不会剥鸡蛋而受人取笑,母亲剥夺了他穿齐膝短裤的愿望,因为要求调换座位而遭到父亲打骂,所有这些,使得王猛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尊严,他会突然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能控制的环境里。
这就像自然界里任何一种小动物一样,比如小兔子,小老鼠,它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总是小心翼翼地,而且先要找到必要时能够逃回到母亲身边的路径,如果能够不受伤害迅速地跑回去的话,它们就会觉得安全。
这样的话,慢慢地就会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接纳变得容易了。
其次,孩子采取了一个无效而且糟糕的方式
王猛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环境,而是被父母强迫性的控制了,就连应该遵守班主任表演节目的要求,穿齐膝短裤的权力也要被剥夺。
我们说,一个孩子在外面控制不了环境,跑回家里同样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不感到绝望才怪呢。
问题是,王猛在对待这些事件时,却选择了一个无效而且糟糕的方式,就是他把愤怒全部朝向了自己的父母,以至于让自己变得四面楚歌,人际不顺,工作不顺,事事不顺,处处不顺。
当然了,假如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能够和孩子适当的共情,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情况肯定会不一样了。
因为,孩子获得了安全感,找回了一点尊严,有效地得到了心理缓冲,就不会觉得同学和亲戚说他不会剥鸡蛋,或者父亲打骂了一下还会那么可怕。
在这里顺便科普一下。
许多父母说,“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事实上,孩子既打得也骂得。关键在于你打得有道理,不仅让孩子服气,更要让孩子感到确实是为了他好。
这种情况下,孩子有了安全感,当然打了之后就没有后果了。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说提倡打骂孩子的,这个大家都懂的,不必赘言。
第三,孩子对他父母苦心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天下哪个父母不怜子”。我们必须要首先假定父母的动机是善意的。否则的话,有谁还敢做父母呢?
这意思是说,即便是父母愤怒了,也打了孩子,从动机上来讲绝非想伤害孩子。
否则的话,孩子就会感到自己不安全,会觉得父母是个魔鬼。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当成魔鬼,自己一定不好受。
问题的一个症结是,当时的王猛还没有能力判断在父母的行为中还有善意并存着,他感觉到的只是痛苦和没有尊严,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产生了愤怒、逆反,特别是反传统意识,以及后来参加工作在人际关系上的困难,所有这些都是很自然发生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王猛的这个阶段延续了这么多年,很显然就是不自然的了。
一般而言,孩子在心理创伤事件发生后的一两个月还处在焦虑状态之中,包括在学校感到环境糟糕要求调换座位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把这样的事情泛化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并且由此改变了自己成长发展的方向,恐怕别无选择,只能说是孩子自己参与进去了。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曾经受过高等教育、国内外求学、探索求解的成年人王猛,就因为本文开头本人所陈述的那几件“大事情”,就让自己终身不能舒缓下来,以至于耿耿于怀不能释然,哪会是谁的责任更大呢?
第四,把和父母的关系作为一个失败的理由,不想去自己承担责任
毫无疑问,我们用生物学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王猛遭遇了上述事情后就变得如此糟糕了。
很显然,他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他在内心里做出了这个决定的,而且是他早已有了对现实的愤怒:高中时的挨打,2005年春节时“不会剥鸡蛋”的旧事重提等等,只是一个激发点,而不是原因。
换句话说,当时的心理痛苦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一个人人格的改变、生活方向的改变,一定要有当事人内心的改变才可以的。
很显然,这个决定不是父母做的,也不是同事做的,更不是亲戚和同学做的,而是王猛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尽管王猛后来考上了北大,并且赴美留学,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单位工作,人际关系都很糟糕,工作难以胜任,他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不能从自身上寻找问题原因,却依然坚持认为,这些问题和困难都是父母给他带来的。
其实,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自己控制的,而非被迫的。
所以,当王猛在工作、人际、情感等方面感到不顺,一再遭受挫折,却把全部责任推给了他的父母。
这样的话,你会觉得,他只是把这个作为了一个理由,作为了一个去解释自己各种不顺、痛苦、挫折、失败的理由,却不想自己去承担任何责任。
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仅仅是个理由,绝非是他诸事不顺的原因。
第五,父母的责任在哪里
父母的责任就在于,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切实痛苦,不关注孩子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候没能给予孩子支持。
譬如说,孩子要求父母跟校方谈谈调换座位的事情,父母完全可以找老师谈谈,这就是父母的问题,没有能够在关键的时候给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失去了一次亲子关系“康复”的时机。
所以,王猛才在万言信中说,”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但凡有一次他们抓住了,就不至于此。”
对于这一点,王猛的问题是,他用这个事情来构建起了“自我防御”,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坚硬的“保护壳”。
这样一来,顺理成章地让自己躲进了这个为自己打造的坚硬无比的“保护壳”里头,就像个婴儿般的思维和行为,心理学上把它叫做“退化”,变成了一个消极的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三、创伤是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程
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必须明白,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当中,都会毫无例外地伴随着创伤体验,都会受到父母或者老师以及其他人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尽管是大人们无意之间的行为,尽管是大人们为了孩子好,某些不当言行都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但是,心理创伤是成长所必需的。
假如有人说他没有心理创伤的话,那也只是压抑的结果。因为,或大或小的创伤是毫无例外的。
其实,所谓的心理创伤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巨大,更多的时候,它的发生极其简单,甚至事情及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假如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受过骂、挨过打,仅仅是谁说的一句话,谁表的一个态,谁忘记了他的一件孩子认为重要的事情,甚至是谁给的一个脸色,都会给孩子造成痛苦,带来创伤。
但是,造成创伤并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愈合创伤的能力,而这个能力被我们称之为“成熟”。犹如锻造一把好剑一般,需要千锤百炼。
假如一个孩子受到创伤而不能愈合的话,那就说明他不愿意成长,因为成长了是要承担责任的,他心里头会害怕。
所以,一个健康的人,要明确地告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生活原本就是艰苦的,没有一帆风顺的,这是一个基本法则,就是神仙也不能逃脱掉的。
试想,哪个人不是跌跌撞撞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譬如,曾被同学嘲笑,邻居欺负,同事下绊子,难以被提拔,或者自己做了丢面子的事情等等。
在这里,务必要有一个信念:这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还是好的,“明天的太阳依然是新鲜的”,这个信念对于我们何其重要啊!
假如把伤害看成是生活的全部,对于人生来说,那将是毁灭性的。
因为我受到了创伤,因为我被别人欺负,因为父母对我不好,因为这个,因为那个……结果只有一个:真的不能好起来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预言的自我实现”。
千万别小看,灵验得很呐。
在这里,我特别想要告诉王猛同学,如果你能够看到的话——
你从小到大,父母错失了,或者没有“抓住关注和回应你的机会”这样一个事情,可能给你带来了创伤。
但是,这个创伤对你的伤害,远远没有你自己对待你自己消极的生活态度伤害大,真正伤害你的是你自己的态度。
当然了,我们同样承认父母有责任,同学同事亲戚有责任,但是把这些责任加在一起,都没有你自己的责任更大。
你应该对你自己的生活负责,其他人不会对你的生活负责,真正对自己生活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你必须要负起责任来。
亲爱的孩子,我们衷心希望你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普天下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能够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王猛!
四、面对如此困境,孩子和父母该怎么做
王猛和他的父母一定都很着急和担忧,并且都尝试着如何化解冲突和矛盾,这本身令人欣慰,而且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这是一个可能转化的必要前提。
鉴于自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接待过许多来访者,包括小学生、青春期的孩子,以及成年人,拥有若干年的实践经验,非常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一点微小的帮助和建议。如是,不啻一个善行,则不胜欣慰。
首先,对于王猛来说,目前有三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件事情是,从现在起,要平心静气地慎重思考,要重新作出一个决定。
这就是,对自己的生活选择消极逃避还是积极反应?还要不要过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有价值的生活?要不要去重新建构一个有效率、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第二件事情是,尝试着给自己过往发生的事情一个“重新赋义”。就是说允许自己换一个角度思考过往的经历和事情。
宽容了别人,就是宽容了自己。换句换说,只有宽容了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才能够真正地从伤害事件里走出来,达到完全的心理康复。
我们相信,王猛追求真理,才四处求学,一定学有所成,所谓系统观或两分法肯定懂得。
不仅要必须考虑到父母的善意和良苦的用心,还要考虑到很多痛苦只不过是青春期的逆反和压抑的叠加效应,当然还要考虑到自己对于父母的过度认同需要,同时别忘记寻找自己缺乏自律的实际状况。
因为,对于这些,你懂得。因为,你学习并正在从事着心理学工作。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所谓伤害,都是被我们自己慢慢地构建出来的,酝酿得久了,连我们自己都会信以为真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去思考一些带有正面意义的东西。比如,痛苦体验是否财富,我们从中获益还是遭难,我们曾经为此做了些什么,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终是由谁来决定的?
还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过去做了些什么,现在又做了些什么,今后要怎么做?
如果不做出这个决定,谁也帮不了你,即便是世界顶级心理医生也帮不了你。因为,是你自己不想去作出任何的改变。
再来告诉你一个小方法,是现在可以做的第三件事。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自己,尽可能全身心的放松自己,然后在脑子里想象,做出一个假设:“假如父母没有打骂过你,旁人也没有取笑过你,你的父母一直对你很好,但是你的境况和遭遇还是这样,你会怎么想呢?”
你必须要自己站起来大声地说出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要重新来过!我还年轻,我还没有好好活过,今后的机会会有很多,干嘛揪住不放?时光不等人,我要突破自己,与父母和好……”
试试看,挺管用的,你的困扰就会慢慢变小,以至于消失。
其次,对于父母来说,目前也有三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件事情是,思考题:自己这么多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认知和做法,是不是早年不懂得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虽然是好心却办了不合理的事情,没有觉察到孩子需要帮助和支持,更没有意识到孩子处在创伤的痛苦里?
第二件事情是,有机会的话,或者寻找时机创造机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避免做一些无谓的解释,只是专心给予理解和支持就好,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记住,光有好心好意是远远不够的,要紧的是孩子能够自己感受到才算数。否则的话,只会觉得父母还在强加,还在控制,还在推卸责任。我想,你们一定也懂得。
第三件事情是,千万不要让亲戚们卷入其中,或者亲戚们来说道孩子,不能再把矛盾扩大到亲戚和朋友的系统里面去。
原因很简单,说到底父子母子冲突是因为亲子关系的依恋所引起的,一旦扩大到亲朋系统,孩子的尊严特别是人品就会受到质疑和影响,创伤反而会加重。
不仅如此,父母还要在亲朋面前多说孩子的好话,默默地给孩子构建一个关心父母的形象,时机一到,则容易水到渠成。
此时此刻,时钟已经指向清晨5点一刻了,新一轮的太阳即将升起,新一天的热血即将沸腾,我不由得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遂洗脸穿衣,大踏步地走出家门,朝着东方,迎向那即将喷薄而出的新一轮太阳,豪迈地唱道——
“成长也需要创伤。用温暖抚平创伤。……”
本文谨献给王猛和他的父母亲,以及普天下所有含辛茹苦的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