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我和男友去电影院看《魔兽》。整个观影过程极其不愉快,甚至中途想离开了。
和我们同一排的有一对母女,孩子看上去差不多6岁左右。
“妈妈,那个人是坏人,对不对啊?”“那个小孩子的妈妈是她,对不对啊?”“哇,那个人好大啊,对不对啊?”
小女孩一分钟要以高分贝清脆的甜美声音问她妈妈好几次“对不对啊”!
周围的人开始慢慢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但考虑孩子太小也就默默忍受着她的“对不对啊”!
旁人的眼光和叹息以及抱怨声丝毫没有影响这对母女的一问一答,再也忍不住的女侠我终于温柔地爆发了:“小朋友,看电影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哦”!由于电影院太黑了,我无法看清她们在听到这声“请求”后的反应,但潜意识认为这下应该要收敛一点了吧。哪知几十秒的安静之后,那一句句的“对不对啊”又开始响彻在电影院的上空了。
我开始崩溃了。我讨厌小女孩的喧哗干扰了我观影的心情,但我更讨厌的是小女孩母亲的漠视和不管教,她没有具备一个母亲该有的基本素质。遥看着小女孩时不时在走廊里蹦蹦跳跳,大声哈笑的影子使我深感这位母亲教育失责的悲哀。
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于是心里即使有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也默默忍受着。
一个6岁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礼貌是不理解的,因而也无法要求她有礼貌的行为。要让孩子懂礼貌有礼仪,第一步当然是告诉他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而这位母亲很明显没有做到。
小女孩不清楚自己的日常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她不清楚电影院里不能大声提问,也不清楚为什么有人会时不时望向自己。而我的那一句:小朋友,看电影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哦。她也不清楚为什么那个怪阿姨要和她说那样的一句话。
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更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没有礼貌不受人尊重的人吧!
电影同场坐我旁边的还有一个9岁左右的小男孩。
进场的时候,我发现他早早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旁边没有家长陪同,便和他聊起来了。
由于妈妈和他喜欢的电影是不同类型的,所以他经常一个人来看电影,自己在网上购票,准时入场,电影结束后妈妈会在和他约定好的地方接他回家。
整个观影的过程,这位小男孩面对小女孩的喧哗没有生气,而是捂住靠近小女孩那边的一只耳朵,认真安静地看完了整场电影。
小男孩能一个人来看电影说明他理解了自己的喜好和妈妈的不同,不能任性地要求妈妈做她不喜欢的事,这是一种尊重与理解人的礼貌;他能准时入场观影,结束后在事先和妈妈约定好的地方碰面,这是一种守时而又守约的礼貌;观影过程中,面对其他人不礼貌的行为,他能要求自己不急不躁,抵抗干扰认真观影,这是对电影的礼貌!
我心里默默竖起了对小男孩以及小男孩妈妈赞叹的大拇指。
前者与后者的鲜明对比让我不禁想到马丁路德金曾说过的话:“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素质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冰雪聪明的父母,父母心里必须跟明镜儿似的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中国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因为,那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儿。但如果有人帮你教育你的孩子不要再公众场所大声喧哗后,你依然莫不在意,唉,比孩子没有礼貌更可怕的,是你的浑然不觉啊。
请别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了,麻烦你大人带上你的素质与责任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