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语新】
在心理学家伯恩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中,提到,我们每个人同时存在三个状态:父母的我,成人的我,儿童的我。
这三种模式分别的意思是:
“父母的我”,当然就是权威式的作风,要控制一切,处处显示无所不能的权利。一定要对方服从自己才行。
“成人的我”,是客观而理智的,总是理智沉着的进行行为决策。对任何事物都会客观分析,理智应对。
而“儿童的我”,则更多趋向于婴儿,往往是服从的。在表达需求时如果求而不得就会闹,用闹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人们有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也就是三种模式在人际交往关系中转换使用。如果两个人沟通时,使用的模式不对等或者对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里我们只关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切换模式。我们以妈妈让儿子写作业为例,分别使用三种模式。
妈妈使用“父母的我”与儿子沟通。“老师留的作业这么多,你赶紧写,不要磨蹭,写不完的话就不要吃饭”。这时儿子只有服从。便心里不舒服,也无法反抗。
如果妈妈使用“成年的我”与儿子沟通。“我们看一下今天作业是什么?看来作业量还是挺大的,我估计一下你可能需要两个小时能写完,如果不做其他的事情。你现在开始吧,如果专心一点,一定能在晚饭之前完成”。
假如妈妈使用“儿童的我”与儿子沟通。“又要让我说你的作业,天天说你烦不烦呀,我都烦了,赶紧写吧,求求你啦,写完了再吃饭啊”
如果在这三种方式中,让你选择哪一种沟通方式能最有效的达到目的呢?你肯定会选第二种。和孩子沟通最主要的是你要做到和他平等。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就不愿意再听父母的话,就是因为他认为父母没有与他像成人一样的对话。
同样,就像我们现在长大了,如果我们的父母还像以前我们小时候那样跟我们沟通的话,我们更不会去听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回到家里,跟我们的父母很少沟通。稍一沟通就是吵架。搞到最后无话可说。
因此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的切换模式,沟通就会有效。
再比如夫妻之间沟通。吃完饭老婆让老公洗碗。如果老婆用“父母的我”肯定是命令老公,“去把碗洗了,我一天做饭这么累,你也不帮帮我”。
这话一出估计,老公回应几句之后,两人的脱口秀就激烈上演了。
如果老婆用“儿童的我”跟老公说,“我都做饭了,还让我洗碗吗?你就不能去洗一下吗,每次都这样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这种方法肯定对一部分老公起作用的。
假如老婆用“成人的我”和老公说。“老公,你看我下班回来做饭确实也很累了,要不你休息一会儿把碗刷了,算是帮帮我吧”。
你觉得你更愿意接受哪种方式呢?
因此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互动中我们最好切换成相应的模式去沟通。
与孩子最好使用“成人的我”沟通。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父母和孩子处的像朋友一样。
而夫妻之间以沟通内容不同切换沟通模式,让你们的生活和谐。
最后与年事已高的父母沟通时,你最好能切换成“儿童的我”,让父母有种你还是那个小小的孩子的感觉。
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一定要每个人都努力。在我们了解了自我模式之后,聪明的人不会对每件事每个人用同一个待机状态。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切换状态才能做到最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