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中秋佳节,回了乡下的家。其实,说是乡下的家,那才是真的家,因为有父母在。而城市,终是一个漂泊客。
越发的长大,发现父母越发的依赖我们,也越发的童趣了。每每回家,父亲总是要一再地与我确定是否有想要游玩的地方。前几次,因种种原因婉拒了。而此番佳节,加之最近着实太多伤神违意之事,便说“去山顶”。父亲似乎对这个答案甚为满意,欣然安排行程。大抵是因为可以家人一道出游,再者是孩子长大了,而父母之于孩子仍如从前般的有一种不可明说的需求心理吧。
此番归家与家人共度佳节,心中总是感慨良多,大概因为太过感性吧。上一年的中秋是父母来深圳,一家人粤式中秋,早茶、逛世界之窗、大餐,而今年却是徒留小妹一人在异地。没有打电话给她,怕她伤心也怕自己又感伤。长大了的我们,总是要飞,奔向我们的天涯。
第三天假期,也是假期的最后一日。按照行程,当日下午该返回城里的,所以和父亲是清晨开始准备上山一事。吃过早饭,驱车走过闹市,汽车行驶在蜿蜒如巨蟒的盘山公路上。一路的风景很美,空气很清新,短假期,上山的人倒也不少,所以一路上总是能碰上车辆,或相向行驶地你超我赶,或反向行驶的照面。与父亲,偶尔交谈,更多时候是他开车我欣赏风景,然后任性地将右手伸出窗外,摊开,抓风。
汽车,安然地行驶,阳光透过车窗打在脸上,闭上双眼,享受这难得的悠闲与静谧,想生活若是能总如此该多好。不必理会浮世名利,不必在意得到或失去的孰多孰少,不必想30岁之前应该要有多少存款要结婚要有孩子,也不必去想谁会在下一刻遇见又在某一个清晨离开……
很快,我们到了山顶——云居山。诚如家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皆能让游子们引以为豪,所以总是自豪云居山是佛教名山,且山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植被繁茂,气候凉爽,即便是在“火炉”的城市,盛夏酷暑气温仅为26摄氏度,实是旅游避暑和佛教朝圣的理想去处!
由大门而入,驱车在青石板的湖边小道上,看着湖面一点点地向后退,看着远处的大山迎面而来,看着真如禅寺(佛教禅宗曹洞宗发祥地,为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国家重点开放寺庙)一点点地映入眼帘,莫名的激动,也许是太久没有上山的缘故吧。
山上的游客,拖家带口的,成群结伴的各种拍照,留念。径直走进寺庙大门,心中没有杂念地向佛祖,只求一生平安。殿外取香三支,点燃,灭明火,走下石阶,双手捏香在庙前默默求佛,礼毕将香整齐地插在庙门口的香坛正中央。然后,殿前叩拜。绕道大殿,再一次去看那株千年杏树,依旧高大,郁葱。留照时,恰巧有师傅经过,这是不是一种缘分呢。
父亲说,现在这边正在全力打造一个佛学院。我们驱车路过时,父亲特意将车速降下,看见了正在建的佛学院外观,占地面积大,建筑是一贯的佛家风格,待建成后该是格外壮观的吧,也该是佛学传递的一个绝佳场所。
时间尚早,我们父女二人驱车去往山顶的其余景点——五龙潭和百花谷。这个季节,百花谷已是没有了花的,所以便不算到过。五龙潭,该是很多年前到过的吧,已经记不清日子有多远了。延着石阶和水泥路一路向下行,走在山谷中,瀑布尚在,只是过了季节,没有正夏季的壮观,倒也有秋天的静美。淙淙溪水由高山而下,水至清,故无鱼。所以更多的是欣赏两边的山景。父亲一路跟拍或是摆拍,留下了我所走过的所有路的印迹。讲真,游玩时有一人总是密切关注与跟拍,总是极好的,而且父亲的技术真不赖。
站在一块大石上,身后是清白的溪水池,侧边是巍然屹立的岩石,上面用红漆写着有力地几个大字“南无阿弥陀佛”。恰巧此处有一个空白角,可以望见小城的全景。山下的一切,从前来不及看全看清,而今在脚下,却是那般的渺小。记得小时候学校的春游,我是这样描写这一场景的“山下的一切,好像小蚂蚁,被踩在脚下。”而今,却再也写不出如此走心又形象生动的比喻句了。生活啊,总是磨砺着我们,让我们渐渐丧失了想象力。在拗口站了许久,看着家乡的景,美进骨子里甜进心坎的景,用双眸贪婪地将山下的一切静静地看在眼中,存储,记忆。一位只是见过一面便只是社交网络联系的朋友说,其实最美的风景还是家乡,而我们却一直向往远方。是啊,寻寻觅觅,最终的落根还是家乡,最牵挂不肯放下的也是家乡,只是身处其中的人总是容易忘记家乡的好。
行走深山时,父亲忽然问我:“这次在山上,有什么感想啊?”我沉默了,因为说不清,而当时的自己,内心是静的,静到没有任何杂念任何涟漪和任何想法。况且,在近乎走完全国的父亲面前,说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实在是愚蠢的,所以只能说是这些年走过了一些地方,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景,却又大致差不多,无非是谁的突出罢了。同样的山同样的树木葱茏,不过是你的高百米它的绵延几公里;同样的海,不过是亚龙湾更广袤更蓝厦门的更柔软更温柔,而深圳的海则更雄伟,北方的海却多浊。
而今,已经坐在都市格子间中慢慢爬字,也是为了梦想,也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生存。记得从深圳回来时,父亲说了一句话:其实也不想你在外面漂泊的,但是留在家里,这边也容不下你的梦。也许,我们这一代,应该可以用青黄不接来形容吧,于城市我们无终身的归宿,于家乡我们无处安放青春和梦想,所以注定漂泊,流浪。我们的父辈,努力供我们读书,不过是为了成年后的我们可以有更多地选择做自己的事,能更体面更好的生活。诚如父亲说,现在的我们的知识一定是比他们那一代更丰富的,一代更比一代好,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