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把二十出头,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二十岁是什么样的年纪呢?是已经有导购劝你买紧致眼霜的年纪,但也是多数人的人生,还没有彻底展开的年纪。
刚刚由一重重的浓雾升上去,眼前一片大好江山,却不敢快步奔去,只怕那是海市蜃楼。
但是同样,
我们经常被说成不知道天高地厚,我经常被教育着活的现实一点,要看透这个世界的艰难,我信着也排斥着。
从中学日记本中对这所城市无限的向往,到现在我在自己最好的年纪选择来到这所城市,至于为什么喜欢北京,我想和大部分北漂的人一样,根本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好像在这里,我更能找到那种人活一遭没有白来一场的感觉。只是觉得在这里机遇更多,所以好像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点。但是很多来到这里几年朋友,都会冰冷的对我说:
现实往往是:我们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还嘴硬的不肯认输。
三个月,对于来到这所城市工作求学多年的年轻人来说,我还是坐地铁会坐反~对林立的高层建筑感到新奇~发朋友圈秀在首都北京的生活,一个对北京这所城市投以温柔目光的小白。
我时而会默默在心里警告自己不要因为现实的残酷,改变自己身上无价的善良。
如果说所城市除了房价最无情,那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
每天穿梭于睡觉的地与公司之间,每天有11个小时在公司2个小时在路上,其他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只有手机里不在身边的朋友会跟我有一句没一句的说几句话。而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除了会与领导聊几句工作的安排的事情,与外卖小哥说一句谢谢,我一天说的话不会超过30句。
地铁上行色匆匆的行人,亦或10号线换1号线再挤,依然会不停地刷着手机。在刚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周,在换站和地铁上我几乎不会玩手机,我总是喜欢东张西望的看着身边的行人。
现在也许是看惯了行走匆匆的行人。我时常都是拿着手机刷着各种热搜和快讯。
时而我会觉得自己的大脑麻木了,除了工作,我不会考虑情感上的感受;时而我甚是会把这种孤独感寄托于快速更新的热点中,害怕去考虑那些细腻冰冷的人与人的相处和情感。
即使因为工作压力大,因为是实习生会被冷漠,因为一句“不会”被批,因为工作能力差效率低被嘲讽……我依然能用自我治愈方式马上恢复能力,(卫生间默默地哭十分钟)。
当然也正是人与人这种冰块的相处,一次次的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去提升自己。
如果我把以上这些倒出的苦水就这样当做苦水喝了,我可能这一辈子都要吃着平庸的苦。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说,前北京黄金地段,开鸡蛋罐饼摊的大妈和顾客争吵,大妈脱口而出一句,“我月入三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翻开评论,本以为会酸气熏天。但翻了几分钟,发现大家的态度清一色两个字:服气
的确。
大妈的收入没毛病:每天早五晚凌晨,风吹雨淋,日日无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擦汗都来不及。薄利多销来的财富,每一分不打折扣的,都是血汗。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现实。
上下班看到地铁口楼下的卖鸡蛋灌饼的小摊时。
我都想MM的告诉自己:卖鸡蛋灌饼的大妈都月收入3万,二十出头的我还有什么权利说自己苦逼。
生活很残酷的,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就是让出了自己的决定权。世道艰险,努力了也不见得行,但不努力就意味着早晚你要面对第一次忍气吞声,第二次,第三次,以及之后漫长人生里的无数次。
所有浪费了的日子,都是要还的。
而这个时代,一刻不停地在淘汰落后的人。沙子都会被吹走,被遗忘,只有珍珠才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