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物论》一直没看懂,对于没看懂的东西我总喜欢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哲学的书籍也看过1、2本,但感觉西方哲学书记总有逻辑可循,虽然深奥,但是仔细读完总可以找到它的论点。《齐物论》却没找到它的核心,总觉得它似乎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说。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这句话解释为大智慧的人看着很广博,小智慧的人看着很琐细。传统里总是要求人要大气,要有长远的眼光,反对人太琐细。比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等等之类,但是如何才算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呢?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曾国藩年轻时也是忧国忧民、目光独到,总能发现清朝的诸多问题,但是现实里他却屡遭排挤,差一点就滚蛋回家。后来大彻大悟,心怀理想,随波逐流,再加上一下暗黑手段,最终摧毁了太平天国。
光有远大理想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可行的操作,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明朝的东林党,一帮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冥顽不灵又心高气傲,除了骂人什么都不会,最后成功推动了明朝的覆灭。当然明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根上的原因还是欲望和愚昧。
最近很多人提到汉字的传统化问题,提出中国汉字应当恢复繁体、去拉丁化。汉字拉丁化是民国时期几位学者大儒搞得,它成功将汉字读写教育统一化,用标准化的模式统一了汉字读音,普通人掌握发音后,可以仅凭一本字典就可以查阅汉字,而不要依靠传帮带来掌握汉字。简化字提高了汉字书写效率,缩减笔画来提高汉字的辨识度,这些努力减少了文盲,普及了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愚昧。
看看历史上,知识文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几个人或者一个人就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千百万人浑浑噩噩地跟从,历史变成了几个人的故事,普通大众成为了背景板,连个声音都没有,这才是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