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过后,我更加体会到,合作学习是适应目前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不管是我们学校的共同体,还是仙岩的3+3,殊途同归,都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给每组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而不需要过多的去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已经发挥了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一节课是《草房子》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对于这节课,我觉得和我们学校的共同体模式是差不多的,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整节课下来,觉得老师的引导还是比较多,他们的合作学习可以看出来应该是刚刚开始展开的。特别是学生在汇报结束的时候,还有什么建议么?都是老师在主持邀请同学来回答。并且站起来提问的孩子补充完毕,基本上这一环节就结束来,不会再有思维的碰撞。但是,他们学校孩子的词语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真的让我们三个赞叹不已。比如课堂开始的时候,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我们的学生大多会说:感人、有趣之类的词语。但是第一个站起来的女生就说了一个词——撼动人心。
对专家的第一猜想,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老师,儒雅地阐述着他的教育理念。没想到,梁老师一开口就是个麦霸。开口就是一首跑调的《军神》版牡丹之歌,要不是小岳岳的五环之歌太过深入我心,我真没听出来他唱的啥。我当时有点方。
等到梁老师上课,我就知道,大家果然就是大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一节课下来,不是诗就是曲。一个张课件,就是一首七言律诗,把整篇课文的内容和军神的形象概括出来了。接着,梁老师将课文分成6大版块,用不同的任务驱动去展开,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学习。后来,他说,一篇课文,得花6小时备课,思考6个板块怎么去分要2小时。
《军神》这课,他分成了字词通关、课题简介、整体感知、想象疼痛、军神形象、对比衬托这6大板块。
字词通关模式:所有想让学生掌握的生字,都列在左边,需要注音的直接注上音,任何右边就是一小篇幅的填空练习,答案就是左边的词语。我仔细看了下,梁老师完全没有给学生设置难度的意思,13个词语,前面起个词语他甚至连顺序都没调换下,直接学生按顺序就可以填进去。我不禁对比了自己,如果是我,为了考察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巴不得乾坤大挪移,其实,这不是让学生去学习知识,而是在给他们设置难度,在考他们。像我以为抱怨的一样,考查孩子的读音,对的打勾就好,为什么一定要划去错误的读音呢?这不是纯粹为了为难学生么?
课题简介模式:三个问题连环问:课题为什么叫军神?人和神有什么区别?军神指谁?是谁对谁的称赞?然后又是一首诗,对于军神刘伯承本人的概述
整体感知部分,又是一首诗,加上了四个关键词,边读边思考哪个关键词对应哪句诗
感受军神形象环节,他又是直接给出了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去课文中找相对应的细节,又是直接的我给,你接。我说,你学。梁老师在课上的定位就是一根针,穿针引线。而我,却最喜欢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大海捞针。你捞一根,我捞一根,我还颇为惊喜,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已经学会大海捞针。
课堂的最后,个人特色“每课一诗”唱出来,学以致用,又活跃了课堂。这时候再唱这首军神版的《牡丹之歌》,孩子们已经能开心地参与进去一起合唱了。
梁老师说自己“备课就是写诗,有点另类”。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教师深度解读教材的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知识园没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更重要,这就是我最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