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专门挑着《讲真,谁再吐槽设计行业就打屁股》推送的时候,一位网友在后台留下了下面的观点:
“人的苦恼无非来自两个方面:钱和梦想。
有的人挣到了钱,但是丢失了梦想,会苦恼;
有的人实现了梦想,但是挣不到钱,会苦恼;
更别说钱和梦想都没得到的人,更苦恼。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吐槽,徘徊,挣扎,焦虑,无非是因为房地产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设计行业日趋下滑,钱越来越难挣,以及一眼就看到头的未来。
所以挣不到钱和实现不了梦想,两样都让设计师赶上了,苦恼自然就来了。
曾几何时,当国家政策突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的时候,我也是猛地菊花一紧,犹如打了一针鸡血,开始幻想设计师美好的未来--突然觉得一腔热血终于报国有门!
可是当我浏览了大量的关于装配式建筑的信息,我又开始慢慢的跌回低谷:
房地产日渐萎缩,新项目建设越来越少,那么装配式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呢?
换句话说,市场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即便柯达再努力更新胶卷的技术,不是一样可悲吗。
不管现浇也好,装配也罢,再好的工艺,再环保节能,如果没有项目,设计师又从哪里挣钱呢?
冷静的想想,之所以大家会觉得设计行业是一个高富帅的行业,只是前几年赶上了中国的大发展,这是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让那几年的设计师产生了一种优越感的错觉。
当国家建设逐渐完善,设计行业真的不是一个高富帅的行业,去看看发达国家,项目建设很少,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小,薪资也不高,这才是设计师的真正的常态。
所以作为建筑行业的人,要么继续呆在这个圈子,温饱可以解决,但不要求大富大贵。
如果你有宏图大志,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建筑行业真的成就不了你。”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让人遗憾;
但现实更加骨干,TM两样都没捞到。
火焰继续被浇灭
看完很想反驳一通,并强行鸡汤一把,可惜这火焰太温润,一直没有熬出来。
最近正好又一次仔细拜读了赵晓钧总的一篇《对行业的思考》演讲录(公众号“CCDI悉地国际 ”),让熬汤的柴火被釜底给抽了薪。
里头提到,一个行业萎缩的前兆:
1、行业优秀人才净流出;
2、新进入企业数量减少;
3、竞争对手大合并;
4、新用户增长速度下降;
5、老用户对性能不敏感。
摔!全中!
心中不服!哪有这么悬?设计口可是创意产业!?
文中回答--“再好的创意,最终还要通过15块钱一平米的施工图变现;而且,施工图不是创意,创意在产品里。”
那么我们在设计中注入更多产品思维,提供更好的产品呢?
--“对不起,都不是我们的产品,(只)是帮着客户做研发,我们的产品是服务。”
那么我们死磕服务,用服务提升附加值!!
--“扪心自问,我们在市场上拿一个单,活的好坏占你拿单的贡献度百分之几,使劲把活做得好一点,到头来却发现整个行业没有太大的动机升级、创造新的服务方式,收取更高的设计和服务费,都没有太大的动力。”
文章看一大半,一个字可以概括,
丧!
Solution?
没有答案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循着文章的后面部分,赵总提到了许多的探索实践:
有物联网结合和自动设计,有体院场馆运营,有乡建,有酒店管理输出,有游戏乐园等等。
原本想按图索骥般找到一条个人可参考遵循的突破思路,但根本没有:
这些探索是基于设计,但跨出去后似乎和设计根本没有太多关系,是一些完全不同的领域。
确实让人一脸懵逼--连赵总开场的时候也谦虚而诚恳的说,这些探索目前并没有被成功的验证。
是的,根本没有我们想看到的答案!
这让我脑海中看到一幅宏大而悲壮的图景:
当前,这个行业的人,可能都还不确定未来的方向,可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或许对我们是最好的答案吧。
最后,自己的鸡汤没有熬出来,引用赵总的演讲结尾强行来一发:
“这个行业正在遭遇的转折契机,是以冲击的形式呈现的,我们确实有标准IT互联网人暂时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能力,这是历史上不太多的对这个行业的眷顾;
在整个过程里,真能抓住机会的是少部分人,会有非常多的从业人员被淘汰,沦为技术劳工。
所以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人一起创造更多价值,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