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见识比知识重要”
读罢文雨先生的《有感于“三季人”》后,深思良久,隔日又读,感觉颇有哲理。
文中讲到一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正在扫院子,来了一个身穿绿衣的人,来人问子贡,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说,四季。绿衣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于是两人争执不下。恰在此时,孔子走了过来,问明了缘由,看看了绿衣人,便对子贡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你错了。绿衣人听后大笑而去。子贡不解,问孔子一年明明是四季,老师为什么说是我错了呢?孔子说,你没看见刚才的这个人一身绿色吗,分明是个蚱蜢,他春生秋死,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个季节,根本不知道还有冬季,你和他争论三天三夜都不会有结果。
“在这个故事中,子贡与人争执的就是知识和常识的东西,而孔子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化解这场争执,就是因为他跳出了一般的知识范畴,用他深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智慧,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文雨说,这样的见识是他的学生们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
文雨先生由此阐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仅仅拥有一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当的见识,甚至可以说,见识在很多时候比知识还要重要。”
他认为一个人有了相应的知识,并不一定就会“心明眼亮”,只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不断历练,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增长见识,才能真正成为有能力、有智慧的人。
增长见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书、旅游 、看电视 、看电影 、跳槽 、交陌生朋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都是增长见识的途径。
笔者愚见,读书是最重要的一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好的书籍,特别是经典的书籍,能够在阅读的同时,丰富想象力,让灵魂畅游于天地间,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产生更高的精神追求。
阅读可以从最感兴趣的领域开始,由必需读到自由阅读,再到博览群书,读的书越广博,视野越开阔,知识面就越宽,见识也就相应提高。
读一阵子书容易,坚持读一辈子书不容易。
当今时代,仍然能不懈地坚持纸媒阅读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随着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只要动动手指头,便可“博览群书”。
但我还是喜欢手捧纸媒阅读,首先是它能让人静下心来,专心不二,避免了五花八门的垃圾信息和广告带来的干扰。
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安静地思考,脑子里时时闪现出的灵感,会汇集形成自己的思想。
中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李贽,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只有多思考,多研究,多琢磨,才能更全面更准确看问题,更好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如艺术家一样,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触发灵感,抓住瞬间即逝的巧妙构思和联想,创造出感人肺腑的艺术品。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近大自然,触摸真实的社会,是增长见识必不可少的内容。
有些人喜欢宅着,那也没有关系。对于御宅族、或者无法外出的朋友,我认为,看电视是不错的选择,如央视频道的记录片、百家讲坛就很有意义,它不仅能让你了解到各地美食与风俗人情,还能为你科普许多知识;周末电影频道的佳片有约,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优秀大片;看体育频道能消除疲劳,尤其是足球和篮球比赛,足球最好看欧洲的,不然会让你愤怒的睡不着觉,CBA、NBA篮球比赛也很有看头,别以为这只是踢球打比赛的事,它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不少见识。
古人说:“纸上行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增长见识,还要有亲身实践的经验。《红楼梦》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出去旅游,接触社会,与人交流,和优秀的人交朋友。通过不同的人群、景物、建筑、风俗等,了解人间百态,提高自己的眼界。
看的多了,听的多了,经历的多了,见识自然也就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