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让我们了解了睡眠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而这一讲主要是让我们知道孩子的睡眠标准,对于三四个月大的婴儿,他们的睡眠模式几乎和大脑的发育程度是一致的,睡眠时间也和他的睡眠需求一致,因为婴儿的睡眠时间长短,主要是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而抚养人在这个阶段也都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哪怕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奶奶,她也会懂得去保护婴儿的睡眠,睡得好就能长得好,这样的观点在孩子婴儿时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遵守。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开始逐渐的融入了成人的生活,随着抚养人生活节奏的不同,睡眠规律也开始出现变化。孩子学龄前后的这个年龄段,家长们给孩子安排的事儿越来越多,上床的时间开始延后,睡眠时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测量工具的支持,有很多家长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孩子睡得好与不好,可是在这里我也很抱歉的告诉你,你的感觉很多时候,并不准确,因为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来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和学校度过,白天我们能够观察孩子行为的机会,其实真的并不多,可到了晚上,因为白天没有见着家长,孩子晚上很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耍,再加上很多家庭也没有建立严格的到点睡觉的规则,所以那些睡觉时间不规律的孩子,一到了晚上就显得特别的亢奋,以至于很多家长看到了一个假象,我的孩子精神那么好,他不需要那么多的睡眠。
其实,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睡眠需求的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多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对大数据的研究,总结出了睡眠标准,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最新睡眠时间建议,0到3个月的新生儿,他的睡眠总量应该是14到17个小时,4到11个月大的婴儿,他的睡眠时间应该要达到12到15个小时,1到2岁的幼儿,他应该要保证11到14个小时的睡眠,有很多家长关注的,学龄前后的儿童也有不同的时间要求,3到5岁学龄前儿童,也就是我们的幼儿园阶段,他们要达到10到13个小时的睡眠,那6到13岁的学龄儿童,在小学阶段也要保障9到11个小时的睡眠。9到11个小时,他是一个区间制,我们国家对于小学生的睡眠考查标准也是十个小时,这里的九小时呢,还是一个最低标准,也就是我们讲的及格线,大家不要以最低标准来设定孩子的睡眠时间,取中间值,是一个更合理的参考标准。可现在的小学生家庭,只有不到20%的孩子,能够达到十个小时的标准睡眠。那么小学生的这十个小时标准睡眠是否包含了午休时间呢?理论上来说,睡眠时间是包含了所有睡眠的总时长,应该是包含午休时间,可实际上你会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在上学期间中午并没有睡眠条件,午休时间也就成了孩子们打闹时间。即便学校,他有固定的模式,场所和时间,家长们也应该在了解孩子真实情况之后,再对这件事件进行判断,哪怕是在幼儿园,虽然学校都有固定的午睡环境,但其实很多孩子也只是躺在床上而已,并没有睡着。
我记得在我自己读幼儿园的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睡午觉,每次一到睡午觉我就到处躲,经常被保育阿姨抓住,还挨批评,后来长大成人和父母回忆童年时,聊起这部分,他们都还很惊讶的说,从来不知道我在幼儿园不睡午觉,现在我想起来,就是因为父母在我幼年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所以不好的睡眠习惯一直伴随我长大,直到成人,还会因为不易睡觉的这样的问题而十分苦恼。
如果想对孩子睡眠现状做出改进,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婴幼儿上床的时间,并不一定完全是固定的。比如说幼儿午后很兴奋,午休又没有睡着,那么晚上睡觉时间就应该提前,晚上入睡的最佳时间是刚开始犯困,可是又没有到过度疲倦那个点之前,在这个时间,扶养人要观察孩子,做好孩子睡眠记录,随着孩子白天少睡的次数和时间的减少,身体活动的增加,孩子晚上的睡眠时间就要逐渐延长,不过孩子偶尔白天没有睡,你也不用过于紧张,但是幼儿养成了白天不做小睡的习惯,孩子缺觉就会越来越多。到了晚上,会出现因为过度疲倦而导致的不易入睡,这个时候你调整起来就会更加困难,所以对于婴幼儿家长,我建议,为抚养人准备一张睡眠记录表,你可以把它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或者是孩子房间,把白天小睡的时间和晚上睡觉的时间都填写在表中,让其他人了解孩子的睡眠状况,并对接下来的睡眠时间做出调整。那对于学龄后孩子家长,如果说白天没有固定的午睡条件,那晚上从上床到起床之间的时间,最好是保证十个小时,这样就算除去入睡前的时间,也能够满足九小时的及格线。
这一讲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睡眠标准,在下一讲里将告诉我们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