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产品思维课,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从心理学出发,洞悉人性;
内部视角,一手真实商业案例;
一线产品经验,工作思维精髓。
学习目标:
1. 了解产品核心概念词;
2. 掌握产品核心工作方法;
3. 理解产品思维,受益终身。
第一部分是“微观视角”,包含一个模块:
模块1· 同理心,引入心理学的概念,剖析人性;
第二部分是“ 中观视角”,也就是日常产品工作视角,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2 · 机会判断,一套底层思维,三个具体方法,发现机会;
模块3 · 系统能力,四个步骤,打造个人、公司核心能力;
模块4 · 用户体验,五大具体方法,优化你的表达界面和产品体验;
第三部分是“宏观视角”,包含一个模块:
模块5 · 创新模式,五个创新模式,洞悉顶级公司的创新战略。
结婚教练,互联网产品思维,结婚就如同选择创业合伙人
你的情绪,一定会被你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认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和存在感。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设计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你在办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其实大家的相处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浅表接触到深层了解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就是我们人生的历程,其实大概在很多时刻,很多人都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说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或者是说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是小职员。
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我们可能都曾处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所以其实到了资源结构的这个层面,好多姑娘已经不会观察,不会判断了。
她会看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或者问一些非常表面化的问题,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钱?你有房有车吗?
如果用我们产品经理的专业术语,这个叫做只抓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其实是非常低级的。
如果是只能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就好像是说一个女生,如果她只能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这个人也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